时间:2025-04-07 07:0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今年是校长邹文珍在叶圣陶实验小学工作的第36个年头。“毕业分配就在这里,一直在这里。”对于自己工作了半辈子的学校、讲台,邹文珍每一句话,都透着珍惜。“我也是做奶奶的人哩,就希望孩子们都好好的。”与记者的谈话是乘着学校的早操时间,边看孩子们“打连厢”边进行的。“从我们这里毕业的孩子都会打连厢。”水乡甪直,是叶圣陶先生的第二故乡,连厢是甪直当地的民俗歌舞,2012年,连厢成为了叶圣陶实验小学的特色课程,“既锻炼身体,又传承文化。”为了跟上孩子们的喜爱,课间的连厢操,配得的是潮酷的流行音乐,而且每个学期都会换。“选孩子们喜欢的,我们也得跟得上他们的潮流。”
“春天天气变化大,孩子们衣服敞着,头发湿了,鞋带开了,老师眼睛里要看得见啊,要提醒的。”一个多小时的沟通,有三个点让记者印象深刻:邹校长没有提一句孩子的成绩;每次提到学生,在她口中都是“孩子们”;“看得见”三个字被她提了很多次。
“我们不能只关注冷冰冰的分数,却对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生命视而不见。让孩子被看见,让孩子感受到存在,是每个教育人应有的视野。”邹文珍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难能可贵的。孩子们的个性禀赋、性格特征、体质智力千差万别,但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都期待在这里成长,就像一棵棵幼苗,渴望阳光的照耀,渴望雨水的滋润,渴望成长为参天大树。而老师在他们的眼里,是可以成为阳光,成为甘霖的,但前提是老师得先“看得见每一个孩子”。“不管是顽皮的、文静的、聪明的,一个害羞的表情,一个期待的眼神,老师都应该是有心人,上心人。”在邹文珍的带领下,这种“看见孩子”的教育理念,浸润到了学校教学的诸多环节。在邹文珍看来“看见”既是一个动词,更是一种力量。“让孩子被看见,那些在孩子体内隐藏的热爱、勇气等美好的力量就有可能被唤醒。”
真正地“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带着责任感“看”。拥有3700多名学生的学校,在人口1400多万的苏州,都是少有的大校。而且由于甪直特殊的地理位置,学校的生源城镇与农村杂糅,本地与外地兼具,成长背景和环境差异很大。“只有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和个性特点,才能跟孩子做朋友,跟家长做朋友,找最适宜孩子的教育方法。”为了更好的地了解孩子,叶圣陶实验小学十分注重和家庭的联系,学生每学期的家访率达100%。
家访“经”
为了把家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对家访访前、访中、访后都作了详实的布置。家访前,学校制定详细的家访活动方案及家访清单,召开教师家访工作会议,提出家访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尤其强调廉洁家访,树良好师表形象。各班班主任在家访前先在班级进行摸排,确定班级学生家访形式,如钉钉、电话、还是上门家访都要遵循家长的意愿。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一起参与的行政领导协商并制定家访计划,提前预约好家访对象、家访时间。
家访中教师与家长点对点沟通中,认真、热情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商解决策略,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传授给学生家长。对于家长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邀请“林老师”、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的教师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并邀请优秀家长分享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多形式提高家庭教育实效。
家访后,要求老师及时填写“家访记载表”,家长会结束后家长及时填写家长会反馈表,教师及时把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进行梳理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学校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全体在岗教师根据反馈的问题逐步进行改进,有责改之,无则加勉,推动教师提高教学育人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升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2022年11月,因为家访工作的扎实到位,叶圣陶实验小学获评“苏州市家访先进学校”。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叶圣陶
看在眼里,更需要看在心里
——一生一案,探索心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