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育红小学:百年教育的品质基因

 

青龙山侧千树碧苍 梁溪河畔万木竞秀 育红小学:百年教育的品质基因

s_467472_235441.jpg

上世纪40年代公益小学风雨操场旧影

  在中国的教育与学校发展史上,1906年是别具意义的一年。远有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近有“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也终告瓦解,全国各地掀起兴办新学热潮。而育红小学的“前身”也正是伴随着近代教育形态在中国的确立,由怀揣着“兴新学、育新民、教育救国”理想的先人,相继开办于巍巍青龙山侧、悠悠梁溪河畔。育红小学成为普及新式教育,逐步淘汰私塾教育的先行者。从泛黄的纸张、残缺的文字中,我们看到教育先辈的拓荒精神;在训育规章、办学故事中,我们看到育红百年优质教育可传承的基因。

  由三所学校发展而来
  育红小学副校长俞磊忠告诉记者,据考证,育红小学主要由原来的三校——开原乡立第一小学校、荣氏公益学堂、竞化女校发展而来。
  1906年,社会危机、民族危机都很尖锐,文化教育上的变革则体现为废科举,办新学。无锡荣巷作为新思潮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当地士绅、名流对维新兴学的道路深为认同。当时,荣氏家族一些头面人物认为“振兴中华,教育为先。”因此,荣家的荣富龄、荣子俊、荣瑞馨、荣宗敬、荣德生、荣永吉、荣吉人等7人合议,将荣氏公塾改办为新式学堂公益小学堂。当时荣氏的首富、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买办荣瑞馨捐银2000元作为荣宗祠改建学堂校舍的费用,并请无锡县知县尹峻斋题写了校名牌。由荣吉人担任公益小学堂第一任校长,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注重实用,提倡德智体并举。当地群众称之为“洋学堂”。
  “洋学堂”只招男生,除荣氏子弟外,也有许多学生是外姓。洋学堂在无锡西乡是首创,这是西乡普及新式教学,逐步淘汰私塾教育的开端。公益小学堂的毕业生质量较高,大多进入荣家企业等单位工作,或考入第三师范、江阴南菁中学等深造,毕业生中人才众多,如我国放射医学奠基人荣宝岩、知名企业家荣尔仁,曾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也是公益小学毕业生。
  1908年,荣德生更在其家中开设竞化女校,请施显臣为竞化女校校长,至此,荣家不但办有男校,还有女校。

s_467472_235442.jpg

1920年公益小学和竞化女子小学第四次联合运动会合影


  老百姓口中的好学校
  翻开1926年11月26日出版的《新教育评论》第二卷第二十六期,记者在泛黄的纸张上,看到陶行知所写的《无锡小学之新生命》。这是陶行知1926年10月9日在育红小学前身——开元乡第一小学参观后,写下的一篇关于学校学生自治活动的文章。
  1926年9月,学者丁兆麟受中华教育改进社之请,到沪宁一带考察乡村学校,为改进乡村教育提供依据。丁兆麟在无锡共考察了二十余所乡村学校。考察完后,丁兆麟告诉当时创办了晓庄师范的陶行知,无锡有一个开原乡立第一小学,办得很有精神。听了丁兆麟的介绍,陶行知决定一睹真容。
  殊不知,当时无锡开原乡有二十四所小学,其中乡立小学有八所:开原乡立第一小学、开原乡立第二小学……私立小学有十六所:公益第一小学、公益第二小学、竞化一女校……陶行知却并不了解这一情况,只大致记住了“开原小学”。以至于,10月9日一早抵达无锡后,陶行知让黄包车车夫将其带至“开原小学”时,反被车夫的一句“开原乡有好几个学校,先生要到哪个学校去”而问倒。心急之下,陶行知便对车夫说:“拉我到你常拉到的那个学校去罢。”车夫答道:“我拉先生到河埒口去看看。”
  四十分钟后,陶行知到了河埒口,看到了一所气象不凡、门口挂着“开原乡立第一小学”校牌的学校。凭着老百姓的口碑,陶行知找到了开原一小。

  学生自治组织“新民村”
  陶行知走进校门没有门房听差,在应接室一位学生给他送来一杯茶,很有礼貌地说:“请先生用茶。”过了一分钟,校长潘一尘便出来,向他一一介绍了办学的历史、现在状况和未来计划。由于学校正筹备开全乡学校联合庆祝大会,陶行知想着筹备开会一定很忙,便要求自行参观。他在应接室考察各种表册,发现表册很有系统,也应有尽有。不像很多学校作为装饰品。除此之外,他还发现开原乡第一小学的“学生课外自治事业”有一个组织,叫“新民村”,俞磊忠向记者解释,“就像现在的学生会。”
  该校的全体儿童,都是“新民村”的村民。“新民村”设村政局,这是本村的最高行政机关。村政局的主要职员有五人,分别为:村长,负责处理本村全部事务、总务,帮助村长办理村镇局的事务、书记,帮助村长办理村镇局文书布告记录等事务、经济,帮助村长管理本村的经济、稽查,帮助村长稽查各下属机关的执行状况报告统计等事务。“新民村”下属“公安科”、“卫生科”、“文化科”、“实业科”四大机关,均归村政局管理。村政局的所有职员,都由村民大会选出,并由村长委任。村民除幼稚班外都有选举权,但被选举权只限于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但是凡品行不端、受过停学惩罚或禠职处分的,就没有被选举资格。
  “新民村”的例会制度也是相当完善的。每星期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会议由村长主持,讨论本村各项事务。村民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提出议题。议决事项,须得到出席村民大会总人数的半数以上同意,才可交村政局执行。村政局及各机关负责人,均为一人,任期为一学期,允许连任,但需通过选举。可见,在那个年代,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是很先进的,不仅传递了民主精神,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俞磊忠告诉记者,学校的这一传统仍在继续,比如,育红小学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所办校报也全由学生自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