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喝一杯“后茶馆”的“茶”,道一曲教育改革之初心

 

遇见——“后茶馆式”教学

阳春三月,煦风和畅。3月10日,浦东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坊全体成员在主持人梁莉校长的带领下来到静安区教院附校开展访学,和“后茶馆式”教学进行了一场最美好的遇见。

图像

聆听——

张校长风趣幽默而又睿智的介绍“后茶馆式”教学的产生缘由、研究实践、成果阐释、实际效果、一个“核心”、基本特征和最主要的教学内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或学习的规律。

图像

浸润——

张人利校长说道:“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包打天下。”旧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往往老师又讲得太多。而“后茶馆式”教学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首先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会的,师不讲;老师要关注学生不懂的不会的,这才是关注学生本位。课堂中注重基础,关注教材学习,特别是文本学习,精解文本内涵,广度增加,深度增加,确定教师认为的文本重点和难点。

图像

成长——

回首过去,审视今天。教学方式更加完善,“后茶馆式”将书中学与做中学有效结合,提倡主题学习,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暴露问题,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同时也把教师从文化认同提升到教师与学生文化自觉的要求上来。

后茶馆式教学,主要以“议”为核心。学生和老师轻松的聊天,老师对学生“一对一”地辅导都在“议空间”或“方圆对话室”中进行。这样的面批,直接交流,直接聆听,教学相长。

探访——“有灵魂”的校园

图像

静教院附校校园里的每一处设计和细节无不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各学段学生的不同需求,中西方文化结合,体艺科劳资源充沛“四大教育理念。

图像

我们一行人在张校长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校园。张校长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校园设计中的智慧,让我们真切感受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孕育“有灵魂”的校园、发展有灵气的师生。

图像

校园整体设计不仅风格独特,设计合理且功能齐全。哈佛红和江南灰的主色调融汇了中西方文化的结合。

图像

图像

张校长向我们介绍,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全部教室朝南,而且南北通透,不临街、不临操场,保障孩子们能有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而临街、近操场等有嘈杂声音布置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等。

图像

图像

图像

仿佛置身于“哈利波特”场景的“静雅书苑”,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能到图书馆小读一会儿。

图像

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