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概况

 

万泉小学始建于1933年11月1日(民国二十二年),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发展历史的素质教育优质校。全校共有83个教学班,3176名学生,210名教职工。拥有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4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紫禁杯班主任,3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8名区级骨干教师和93名学区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学校以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为核心,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倾力打造鲜亮的学校生态文化特色品牌,收到显著效果。

一、环境文化——建设优美的生态花园

踏入万泉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它飞檐斗拱、亭台玉立,它高大宏伟、活泼有致,它气势磅礴、连绵一体。这一民族风格的建筑是我国著名的建筑泰斗、人民大会堂总设计师张镈大师83岁高龄封笔之作。

走进校园,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满园的玉兰花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它颜如玉,满树开花,枝枝向上,体现万泉人发扬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寻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人生姿态。

走进教学楼,更是一派醉人的风光。为凸显绿色教育生态文化,万泉小学在楼层文化设计上按照春夏秋冬四个轮回进行设计。“粉色”的春天,可爱与甜美,象征着万泉学子品质的优雅和高贵。“绿色”的夏天,和谐与真实,展现出万泉学子的青春和活力。“黄色”的秋天,温和与淡雅,述说着孩子们成长的收获和幸福;“蓝色”的冬季,端庄与睿智,表达出孩子们希望自己早日达到一种深沉、成熟、博大宽容的精神境界。

万泉的校园是优美的,亭台楼阁、四季芳香;万泉的校园是有特色的,民族的风格,自然、生态、和谐、美好;万泉的校园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处一景,时时熏陶着孩子、感染着孩子,是孩子们幸福生活的花园。

二、精神文化——建设幸福的生态乐园

当我们走进每一个班级,物品有序,鲜花艳丽、生机盎然,使人赏心悦目。“争星榜”上,群星璀璨,“星”花怒放;“作业榜”上,工工整整的作业在无声地闪烁着优秀者的光芒。孩子们学习是快乐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透漏出孩子们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孜孜不倦的学习风气,从中体现了万泉小学倡导的“健康体魄、阳光心态、乐学善思、创新发展”的校训。

走进教师中间,我们体会到教师们为人乐观、踏实、善学乐研;深入课堂,我们感受着教师们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参加教师的教研活动,我们欣赏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厚重的学识。

在万泉小学还有一支“大雁团队”,他们倡导“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开发出“课堂接龙式的教研模式”。他们成立以区骨和市骨为核心的教师工作室,带动教师全面发展。

近年来,万泉的干部们作风在改变。工作方式上:变“检查督促”为“主动服务”,变“单向灌输”为“互动研讨”,变“孤军奋战”为“共同攻关”,变“被动应付”为“自主、创新的发展”;领导方式上:让大家“动起来”,状态比研究更重要;让问题“实起来”,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让龙头团队“立起来”,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让研究“深起来”,研究是解决问题之本。

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干部的作风都是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实现的。办学理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之魂。近年来,万泉小学梳理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惊奇地发现从1985年以后学校紧紧围绕着教育生态建设开展系列工作,先后经历了“环保行动——环境教育——生态教育——教育生态——绿色教育生态”五个发展阶段,为此确立了“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并以此建立起较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从此以后,“做幸福的传递者”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传递教育幸福”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使命。

三、行为文化——建设和谐的生态学园

万泉小学积极开展行为文化建设,在学校整体思路上,追求“品位、品质、品德”的“三品”精神;在学生行为养成中,培育阳光少年;在教师发展上,倡导做“三雅”教师:女教师,优雅、高雅、静雅;男教师,儒雅、风雅、博雅。这些成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核心内容。

“以书香促养成,以书香增智慧,以书香育人格”是我校培育生态行为文化的重要举措。在2010年,学校重新修建图书馆,将图书馆由四层搬到一层,让孩子们更便捷地参加阅读活动。各班都设立小小图书箱和图书角,将学生间相互交换的书籍放在图书箱,将读书的感悟张贴在图书角。同时,各班定期地利用晨读时间阅读经典古诗词、经典名著,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阅览室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校举办“经典美文诵读”、“古诗背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精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文化赋予校园生态文化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