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巴蜀书院

 

招生信息 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简介  

重庆市巴蜀小学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位于中国抗战文化联合会旧址:渝中区张家花园青园,居美丽的嘉陵江南畔,紧邻重庆CBD中心商务区解放碑,占地30余亩,是国家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重庆市示范学校。

学校创建于1933年,由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瓒绪任董事长、江苏教育家周勖成任校长。1936年,巴蜀学生生活照片和学业成绩代表中国送至英国伦敦参加国际教育博览会深受嘉奖。1939年,因办学成绩显著,中国国民政府林森主席题赠“成绩斐然”金字红匾。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曾任学校国文教员,并为校歌作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曾在学校操场向各界人士发表《全民团结起来,争取抗战胜利》的著名演讲。1950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只许办好”指示,学校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管,成为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1978年,巴蜀小学成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2001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国际部获招收外籍学生资格。

学校现有一校三园(巴蜀小学和参与举办的鲁能巴蜀、蓝湖郡巴蜀两所民办学校)和两个项目(《教育故事》杂志、梦想网校),有专职教师370余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学生5000余人。历经八十年岁月洗礼,巴蜀小学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

走进巴蜀,敬请聆听来自巴蜀的声音。

思想巴蜀

没有思想的突破,就不可能有行动的跨越。

1933年建校伊始,巴蜀即在《新蜀报》上面向社会发出《重庆市私立巴蜀小学校宣言》,其中谈到:“教育有成功的一天吗?”直截了当的说:“不会有”。假使你只有“空间观念”,那末教育可以有成功的一天。假使你在“空间观念”里再加了“时间观念”,那末教育永不会成功。时代潮流在不停地前进,教育怎能停留在时代的后面。文化思想在不停地扩展,教育怎能停留在文化的后面。教育是时代上“开往继来”的事业,他要趋合时代,适应潮流;他要发扬文化,扶植思想,在未来的时日中,他决没有止境。不容讳言的,我国因文化思想没有激进的缘故,教育没有长足的进步。

因此,建校八十年至今,巴蜀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教育的思考,致力于“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从历史中走来,巴蜀人谈得最多的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研究人的培育和发展,即改变人的状态,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焕发人的积极价值。

从20世纪80年代起,秉承“趋合时代,适应潮流;发扬文化,扶植思想”的教育追求,巴蜀人率先在全国小学展开了四轮16年的“创造教育的科研实验”。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树立了巴蜀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

2000年起,在“激活生命梦想的教育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巴蜀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思路:以塑造“品牌科研、品牌教师、全国一流品牌学校”为奋斗目标,以“儿童思维、文化建校、团队精神、有效服务”为办学策略,让巴蜀成为了一所激活生命的梦想学校。

2009年起,紧跟时代的发展,巴蜀人以“创思想型百年老校”为宏伟发展愿景,系统梳理和研究了学校的办学经验,鲜明提出了“与学生脉博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了“思想立校、实践强师、文化育人”的治校方略,完善了律动教育思想的顶层设计,突显了为学生而办的办学特色。全体巴蜀人围绕团队和课程两大实践方向,紧扣理念落根,实现行动转化,深化素质教育,共同追求一种有境界的幸福教育生活,实现巴蜀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跨越。2013年巴蜀小学承担重庆市首次由一所小学校举办的专题办学思想研讨会——“律动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基础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与会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律动教育思想不是说在嘴上的,而是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上的,以生为本,落到实处。”

创新巴蜀

课程是巴蜀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巴蜀课程改革的灵魂。

巴蜀小学建构“1333”的巴蜀律动课程体系,即以学生发展为1个中心,通过“基础学科课程、生活实践课程、校本特色课程”3类课程,聚焦课堂,关注学生行为、思维、情感素质,达成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合格公民”的3维育人目标。用必修课程、自选课程、双选课程3类校本特色课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实现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其个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