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2023年九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2023年九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来自:温州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3-09-25 17:27:02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温州市“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征集的通知》要求,经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市局直属有关学校组织推荐、专家组遴选等程序,现确定10项案例为2023年九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2023年九月份温州市中小学“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学校

 

案例名称

 

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创享五育融合空间,提升新居民子女课后服务品质

 

龙湾区第一小学

 

协·同:“136”家校社育人新生态

 

瓯海区潘桥第二小学

 

行知创:构筑基于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新样态

 

洞头区教师发展中心

 

“菜单式”:“双减”下小学科学假期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N+3+3:表现性评价指向下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区域推进实践

 

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

 

区域推进小学作业“四化”变革的创新实践

 

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假期项目化作业的创新实践研究

 

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革故携鼎新共进 减负与提质并行——基于生长式研训模式的项目化学习赋能“双减”区域实践

 

文成县珊溪中学

 

标准化·分层化·可视化:农村中学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

 

项目化·儿童化:畲族风情儿童博物馆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创享五育融合空间,提升新居民子女课后服务品质

作为鹿城区唯一公办的新居民子女初中,针对课后服务存在着的挑战:学习场地空间受限,课程与资源匮乏,社会组织参与少等问题,提出了创享五育融合空间,提升新居民子女的课后服务品质的一些做法。

一、搭建“五育融合空间”课后服务育人课程体系

以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为核心目标,融合校内外场域空间,架构“五育融合空间”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促进新居民子女全面而具有个性的素养发展。

二、打造“五育融合空间”课后服务育人协作路径

1.多元规划,塑造校内五育融合空间。在有限的学校场域内为学生创造了多元化的空间,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

2.因地制宜,创建“1+X”校外五育融合空间。以学校为中心“1”,向周边辐射,与社会组织构建起一个以学校、社会“共谋共享共建”为样态的五育融合学习空间。对接社区、温州道德馆——悟德育之美。相约城市书房、亚运会场——悦智育之慧,乐体育之韵。携手杨府山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品美育之雅,享劳育之果

三、构建“五育融合空间”课后服务育人评价系统

聚焦育人目标,借助大数据平台有效整合各类评价手段,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成为有大爱、会感恩、负责任的“五育少年”,为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龙湾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协·同:“136”家校社育人新生态

学校以“善学敢为,行健致远”为办学理念,构建“协·同:‘136’家校社育人新生态”。“1”是指一门“3+n”协同育人课程,它的设置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体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社会教育为辅助,以自我教育为根本。“3”,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教育协同体,整合教育资源,三方联动;“6”指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

学校立足国家课程,整合家长和社会资源从学生视角出发整体开发了“3+n”协同育人课程。作为补充和拓展学校“行健课程”的“隐形翅膀”,“3+n”协同育人课程为学校引入家长和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让家长和社会资源不断升级,从而实现家校社联动、打破时空限制、创新学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学生5C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课堂”到“课程”再到“课程化”的提升,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健康、责任担当的行健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