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陕西延安“内外”兼修、“外引内改”,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延安,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出发点。党中央曾在这里战斗工作了13个春秋,是全国红色革命旧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方。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考察时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视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老区的基础教育,财政资金要向这方面倾斜。

  近年来,延安市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力促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多措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老区的孩子们“学有所教”,全市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内外”兼修,呵护老区孩子幸福成长

  4层的崭新教学楼,绿茵操场上足球门、篮球架、乒乓球台错落有致;舞蹈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齐全;教室里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等应有尽有。学校还专门开设厨房,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次软硬件提升,坐落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旁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与40多年前只有一名教师、一孔土窑洞的村办小学形成天壤之别。

  很多类似这样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在延安这片土地上不断发生着。2016年以来,延安市累计投入8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80所,新增学位9.1万个。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教育一体化成效初显。“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320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教师1.8万名,惠及学生31.4万名。

  “1933年冬天,闽西北特别冷,当时红一方面军总部进驻建宁,总政委周恩来住进小白楼,呼呼的北风刮得脸颊生疼……”延安育才学校一年级学生刘沐岩,绘声绘色地讲述红军战士和周恩来的故事《一件棉衣》,引来赞声一片。

  红色故事宣讲是该校革命传统教育月的活动之一,也是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课堂、融入教学活动、融入教材课程的具体实践。作为党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中央保育小学,延安育才学校一直坚持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目标,把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依托全市445处红色革命旧址和30座革命纪念馆,延安市建成中小学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29个、研学基地16个。延安坚持把班、团、队会放到革命旧址举行,把思政课上到纪念馆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各中小学纷纷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的红色长廊记录着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的发展历程,红色歌曲和经典诗词随处可见。“飞夺泸定桥”“重走长征路”“红色小传人”“延安十三年”等地面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走进历史。学校组织“红色小长征——徒步越野”,要求每名学生在小学6年内走遍延安每一处革命旧址,重温先辈事迹,体验长征艰辛,培养吃苦、奋斗的精神。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开辟8亩农场作为劳动示范教育基地,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认知能力。每逢节假日,在杨家岭、枣园、宝塔山等革命旧址,都活跃着一群热情大方的“小小讲解员”——来自延安不同学校的小学生们义务为游客讲述延安红色故事。“小小讲解员”的经历,不仅让这些老区孩子变得开朗自信,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向外借力,搭建教育发展快车道

  5月18日,一场跨越1200多公里的“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展示分享活动”线上培训在延安实验小学进行。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魏光明的微讲座《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体系建构与教学创新》,让延安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眼前一亮,随后展开了热烈研讨。

  “教育信息化打通了老区学校联通外面世界的窗户,助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延安实验小学校长孙郡霞说,建校10年,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STEM教学“领航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延安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等100余项荣誉,其中,向外“取经”功不可没。

  地处洛川县的延安市第一中学,是延安、无锡两市教育对口交流的结晶,也是教育深度合作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