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锦里小学李锐:用绣花精神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中国网9月8日讯(辜丽茜)27年前,李锐带着憧憬,踏上了成都市凉水井街小学(1994年更名为成都市锦里小学)的三尺讲台,那时的她对于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27年后,李锐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到驾轻就熟的师者,锦里小学是她梦开始的地方,有她最好的时光。

搭上“高速列车”,采撷理想之花

“我的数学从小就很好,我感觉我能把数学教得更好。”可是当站上讲台的时候,李锐却发现她不会上数学课!2000年,武侯区开展“微格教学”活动,李锐上了很多次都不能把15分钟的内容落实。大家碍于情面,说:“可以了。”但是李锐知道:“我不得行!”

面对这样的“难题”,李锐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她向同年级的优秀教师请教。一年后,经验丰富的李家龙老师和李锐一个年级教学,李锐就“厚着脸皮”,每天去听她的一节课,自己再回到班上去上同样的内容。这样的听课持续了一年左右,“开始的半学期,我根本完不成李家龙老师的教学内容,后来慢慢能基本完成了,但学生练习的多样性还是达不到。”在李家龙老师三年的带领下,李锐慢慢成长起来。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多次参加微课比赛。

李锐认为,武侯教育一直在基础方面做得很扎实,同时不断吸收新理念、拥抱新技术,推陈出新。“我接触到的领导们,都有教育情怀;教研员们,教科研水平都很高;同事们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教育的人。浸润在这种氛围中,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有要求。”

2005年,学校时任校长许薇要求老师们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这让李锐有了对自己的第一次反思。“当时区上在招第一批校长助理,如果选上马上就要离开。我舍不得离开我的学生,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确定了,要搞好专业,不搞行政。要和学生在一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与时代同频共振,让课堂也“赶时髦”

“我以教学为乐趣,以教育为事业。”在教育教学中,李锐认同“全人教育”理念,深以为智慧源于内心,致力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之基础。”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李锐发现他们对生活中有用的、有一定挑战性的、能亲身实践操作的、能发挥自身创造力的内容都很感兴趣。于是,她的课堂上除了教材内的“规定动作”,每学期还会设计一个与本册教材有关的活动,如,大富翁、风车与陀螺、24点王争霸赛、“牙签桥”搭建、我是小小魔术师、魔方复原等等,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精神。

在教学上,李锐还利用时代发展带来的便利为教育服务。武侯区有武侯教育云,李锐便利用云平台给高年级的孩子上数学练习课,学生使用平板进行学习,保证了解题尝试中的独立思考,所有的交流都建立在独立思考之后,容易产生共鸣,形成真经验。李锐介绍,平板提供的画板、闯关等功能交互性强,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专注度都很高,所以效率就很高。“尤其是在最后的闯关环节,我设置了6关也就是6个不同的应用情境,80%的孩子可以在5分钟以内通关。有这样略带比赛性质的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总结中,孩子们介绍自己通关的经验,反思自己被“坑”的原因,非常兴奋。短短五分钟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达成这样的效果,确实是新的技术手段带来的惊喜。

为师者,育人更要育魂

身边的朋友常常诧异李锐怎么还待在锦里小学?李锐说:“他们不明白,我之所以刻意的坚守,是因为我要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我的教育印记。”

在对数学教学越来越精熟的同时,李锐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止是一名数学老师。她认识到,真正的教师不仅要专注学科教学,更应该教导孩子成人,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在关键节点上为他们加油打气,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