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00:12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 综合楼西北角 ©苏圣亮
唯一布局
高安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和华展东路交叉口,是一座40班规模的新建小学。用地紧凑,容积率达1.4。在这块东西狭长的场地上,200米田径场只适合放在西部,也正好可以阻隔龙吴路干道的交通噪声,再结合退界、消防、日照和噪音间距等技术规范,主要教学用房只能在东部布置为前后两排体量,综合楼则位居操场和教学区之间,容纳多功能厅、风雨操场、体育馆等活动空间。
△ 总平面图
面积指标、场地局限与技术规范的叠加,使建筑的总体布局被固化,几无变化腾挪的余地。操场规模和绿化活动场地的缩减,使日常教育活动越来越局限在标准化的教室之内,走廊、楼梯往往只能解决单一的交通需求——这些现实使建筑师从一开始就对此可能导致的僵化充满忧虑。于是,如何在这几乎“唯一解”的布局中营造生动活泼的育人空间,就成为设计上最困难、也最有意义的挑战。
△ 南侧鸟瞰 ©苏圣亮
围合与通透
在紧凑的总体布局中,四、五层高的建筑组合很容易形成封闭的围合空间,需要通过局部的开放来改善校园的整体环境。我们将建筑体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在它们之间设置通道和楼梯,让师生在经过时能够看到校园内外不同空间的景致;综合楼隔断了操场和中心庭院,我们就将体育馆上抬,将小剧场下沉,四边放坡做为绿化和面向操场的看台,以地景的方式缓解综合楼体量的压力,并在二层形成了风雨操场。
△ 设计概念
△ 西侧鸟瞰 ©苏圣亮
这个架空的半户外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和体育馆中庭联通,在水平方向上与操场和中心庭院贯连;中心庭院的狭长会产生逼仄感,我们增加了通透的连桥,在加强南北联系之余改变了庭院的比例,给这片树林绿地增添了空间的层次——藉由这些通透化的设计策略,我们在中心庭院与周边空间以及校外环境之间建立了层次分明的联系,扩大了校园环境的尺度感受。
△ 庭院与桁架桥 ©苏圣亮
△ 庭院与桁架桥 ©苏圣亮
△ 桁架桥 ©苏圣亮
预制结构与空间秩序
综合楼的体育馆和风雨操场均为大跨空间,为满足预制率和减少结构高度,主体采用钢框架结构,二层采用钢骨剪力墙来实现架空。倒梯形的剪力墙在底部内收,帮助打开操场看台的视野,并凸显了上部建筑的悬浮感。
△ 综合楼西立面 ©苏圣亮
△ 风雨操场 ©苏圣亮
剪力墙上不断变化的“光圈”洞口化解了墙体的沉闷,增添了穿透对视的乐趣。
△ 综合楼中庭 ©苏圣亮
△ 综合楼剪力墙洞口 ©苏圣亮
高安路一小是姚明的母校,校方对三层的室内体育馆十分关注,我们没有采用通常的桁架或网架结构,而是用钢柱上部的斜撑辅助800mm高的钢梁完成了23米的跨度,再进一步运用斜撑形成的三角区域,营造了通风采光的半透空间,给这座结构骨骼露明的体育馆注入了精神的光辉。
△ 体育馆内景 ©苏圣亮
为控制整体造价,教学楼和办公楼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了预制和现浇结合的方式。与普通的预制体系相比,我们进行了三处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