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03:44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原标题:故宫边上有这样一所小学
非遗项目——金·马派风筝艺术进校园。
校园一角
2016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成为了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教育主旋律。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共有礼士、北池子、灯市口和东高房四个校区,各校区努力探索校区特色,那么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校区特色扎根下去?北京晨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灯市口小学北池子校区。
敲开北池子校区的朱红大门,仿佛走进另外一个天地,整个校园被红墙琉璃瓦包围,恢弘大气,青砖墁地,金碧辉煌,一座座坐北朝南的大殿,组成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古色古香建筑群。北池子校区校址位于故宫东侧雍正八年敕建的祭祀云神之庙——凝和庙,作为学校办学,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离故宫最近的一所学校,也是故宫外八庙中,唯一一个成为学校用地的。目前,在北池子校区上学的是灯市口小学二年级360余名学生,在这个校区完成一至三年级的学业。结合地域文化、校区特色,北池子校区将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综合实践课以及校本课程全部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庙宇文化、古诗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鼓、葫芦丝、围棋等传统项目。
庙宇文化融入主题教育
“在这样有历史感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不能只知道‘育英传统’,他们要对自己身处的故宫外八庙的特色文化有所了解,在这里上三年学,中华传统文化、庙宇文化应该在孩子的心灵中烙下印记。”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滕亚杰校长告诉记者。
北池子校区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和主题式升旗仪式的时间围绕“庙宇文化”进行探究。例如,3月7日,校区以“描话可爱首都——故宫外八庙”为主题开展升旗仪式,二年级小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亲身感受,介绍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北池子校区凝和庙和外八庙中资源带举办过书画展的普渡寺。在今后的升旗仪式中,各班学生还将继续介绍故宫外八庙,如宣仁庙(风)、昭显庙(雷)、福佑寺(雨)、真武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等。
“学校在皇城脚下,古建庙宇的特殊环境创设了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北池子校区校长吕红说。继“传统节日”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之后,北池子校区也将把“庙宇文化”作为研究主题,将艺术、书法、自然、人文知识融入其中,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全学科融入传统文化
北池子校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各学科相结合,语文课上讲古诗、数学课上计算灯笼、美术课上绘兔爷、音乐课上唱京剧……还从特色作业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开展“寒假生活我来Hui”——绘本制作活动。
“我小时候就会背诵‘总把新桃换旧符’。”二年级(11)班的韩佳一说,并告诉记者,她没上幼儿园就会背诵王安石的《元日》。韩佳一的语文寒假绘本里抄录了15首古诗,其中就有她最喜欢的《元日》。每首古诗都配有她画的画,图文并茂,将糖葫芦、灯笼、风筝、对联、福字等传统元素涵盖其中,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古诗配画,让传统文化也生动了起来。
二年级(3)班沈闻月的数学绘本里画着灯笼和对联,旁边还标注着工整的文字说明:6个灯笼每个10元,一共60元;两个“福”字20元;两幅对联20元;一共花费多少元?“对联和福字都是我们家春节贴的,灯笼也是我们家春节时挂的,我把这些编进了我的数学绘本里。”记者还发现很多办年货时买米、买油、买菜的计算题,一本小小的数学绘本承载着厚厚的传统节日气息。
再看二年级(1)班的李欣桐的英语寒假日历,在2月14日的记事栏里,是go shopping。寒假每天的日程,她都用英语进行标注,旁边画上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因为今年是猴年,我就全部画上小猴子了。”李欣桐说。可见在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已经在这些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推选经典诵读小博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3月14日,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北池子校区举行的升旗仪式上,二年级一位同学诵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台下360余名学生一起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北池子校区校长吕红介绍,从去年学期末至今,校区的升旗仪式就加入了古诗文诵读环节,这是北池子校区“走进中华古诗文”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校区通过开展晨间古诗文诵读、午间古诗文讲读、升旗仪式展示、古诗文简笔画、评选“经典诵读”小博士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古诗文,提高语言素养,启迪智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