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介绍

 

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介绍

2007-11-30收藏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工程即将全部完成。

  一、即将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既定目标

  工程总目标是:到2007年,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拥有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程的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程招标过程规范,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效益,按时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即将实现工程的既定目标。

  初步构建了一个惠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年底将实现三种模式覆盖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目标。截止到2006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7.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0亿元,地方投入47.8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78%的农村中小学。其中贵州、宁夏、西藏、新疆、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省已经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工程采取了边建设、边应用、边验收的方式,使工程尽快发挥效益。

  预计到今年年底,工程完成投资共111个亿,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个亿,地方投资61亿,超出计划11亿。届时,“三种模式”将覆盖中西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将使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形成了基本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体系,初步实现了工程确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工程始终坚持把资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小班教学为主的教学光盘资源已经覆盖小学所有年级和学科,为农村初中提供了名师名课、示范课、教学实验、教学素材等教学光盘,教学多媒体资源覆盖初中9个学科和小学8个学科,共4129个学时。视频资源覆盖初中11个学科和小学7个学科,以及专题教育(安全教育、少先队活动、远离毒品等)、科学人生、世纪讲坛和学科实验等资源,共2099小时。教学素材资源7692条。这些资源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传输平台按照教学进度每周向农村中小学免费发送。这些资源初步适应了农村教育教学的需要,从整体上反映了国内目前现有资源的水平。

  培训了一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的农村教师队伍,实现了工程确定的培训目标。国家级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和送培下乡相结合,培训骨干教师和全员培训相结合,面对面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培训送到县、送到乡、送到项目学校。国家级面对面培训先后培训了近15000多名一线教师。各项目省也根据本省实际,采取不同方式,为每所项目学校培训1-2名一线教师,已有80多万教师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远程教育应用培训。

  初步建立了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有效支持了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立了一支技术支持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加强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每所学校有一到两名“明白人”,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技术服务支持体系,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及时的服务。
  
  工程的实施使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的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了地区间、城乡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三种模式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远程教育应用大面积普及

  2005年教育部在甘肃召开了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场会,陈至立国务委员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应用效益是检验工程成败最重要的标准,要求各地都要把远程教育的应用摆上非常突出的位置,作为工程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这次会议极大地推进了远程教育应用,各项目省份相继召开了应用现场会,把远程教育应用作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工程列为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许多项目省份坚持一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我部制定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不断引向深入。

  随着远程教育的普遍开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出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把推广普及模式一的应用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