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中国故事 | 梅燕歧:园岭精神,是一份历久的“自豪感”

 

今年3月,深圳市园岭小学校长梅燕歧收到了一份《中国青年》杂志。杂志封面人物是她曾经的学生张继元。姓名旁边搭配的标题是: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张沉着而又朝气蓬勃的脸庞,令梅燕歧倍感欣慰。2020年12月6日,在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上,张继元和他的队友陈龙深,一个观察手,一个操控手,组成了全场最单薄的队伍,然而他们却夺得了本次赛事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Make X机器人挑战赛Premier赛项冠军。据了解,“Premier雷霆营救”是此次大赛中难度最高的赛项。

如今,张继元在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就读高一。像他这样爱好机器人的学生,多年来园岭小学层出不穷,这样的喜报,梅燕歧也收到过很多。作为特色项目,数年来,园岭小学机器人代表队在国内外斩获多项大奖,而这不过是园岭小学“园岭四宝”多元化课程和个性化课堂的一个缩影。底色和特色的强强联合,让园岭学子在人文艺术的熏陶之下,不断地身体力行、锐意开拓。

针对园岭小学的办学成果,中国网教育频道记者日前采访了校长梅燕歧和她的同事们,与“园岭人”一起探路深圳老牌名校的教育实践之路。

1984年,彼时的深圳正从一个小渔村向经济特区高速发展,黑白老照片里,无数生机和希望在欣然萌动。也正是在这一年,深圳福田区成立了园岭小学。

1999年,福田区首次面向全国招调校长,梅燕歧通过人才引进机制,从天津市来到深圳市福田区。那时的梅燕歧,三十而立,风华正茂,而园岭小学正经历着需要反复磨合的“青春期”。如同育子一般,梅燕歧和所有老师秉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信念,一步步培养出了响当当的“园岭四宝”。

如今,园岭小学已步入稳健的发展期,但梅燕歧仍愿意待在课堂,和老师们一起捕捉下一个“敢为人先”的讯号。在梅燕歧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1年,全校的“必修+选修”课程已有70余门。过硬的办学水平,让园岭小学成为了深圳市基础教育界的标杆之一。

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园岭小学多年来以“园岭四宝”为特色形成的“幸福+课程气候群”。“园岭四宝”指的以版画为龙头的艺术特色课程,以足球为龙头的体育特色课程,以机器人为龙头的科技特色课程,以群文阅读为龙头的全学科阅读特色课程。融通、多元,园岭小学将学习、生活的互动作为学生幸福未来的基础路径。

“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尤其是教育界这些故事,才串成了教育的情怀。”二十多年的探索,梅燕歧感触良多。如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不再是一句新鲜的口号,但对于梅燕歧和所有“园岭人”而言,它已沉淀为一种传统,一种精神烙印,历久弥新。

这份精神里,梅燕歧总是不忘园岭老一辈教师的科研情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甘于寂寞和奉献的背影就已经为园岭人立下了标杆。如今的园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深耕各自的术业,如同支流一般,汇入园岭这个包容而温厚的大海。

倾心版画,培育审慎的工匠精神

作为园岭小学历史最悠久的底色课程,儿童版画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龙头。尽管版画教育在国内校园已屡见不鲜,但在深圳乃至海内外,园岭小学的儿童版画自有一片天地,且引起了重要反响。

学校综合楼东侧是王鹏和黄丽莎的版画工作室,两位老师均是园岭小学版画的带头人。版画工作室是区、市、省、国家四级工作室,多次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际级专家老师和学生的访问交流。

王鹏老师是深圳市特级教师,也是岭南少年儿童版画教育研究会会长。1994年他到任园岭小学后,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版画兴趣班。随着兴趣班逐年的开展,梅燕歧和老师们意识到了版画课程之于核心素养的魅力。“刚开始的时候,版画只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但后来我们意识到,版画里面其实包含了更多工匠精神,它需要缜密的思维去建构整幅作品。” 梅燕歧告诉记者。

版画区别于其他的画种,程序繁复,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一副完整的版画,需依循步骤进行画稿、备版、转稿、刻制、上墨、修版等,要用到刻刀、木版、剪刀等工具。学习版画,除了艺术上的熏陶以外,也能让学生们在严谨性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