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23:57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是南上山街小学迎来百年校庆、继续辉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党建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心,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做实教育教学常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现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学校“十四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一、创建工作协作团队,实行团队评价机制
学校积极进行“师生导向、扁平模式、矩阵结构”等先进结构组织形式的改革。让学校管理越来越扁平化,压缩学校组织结构层级,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与创造性,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得以反应。
优秀的评价体系是最佳的整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各个层次以团队为评价对象的团队评价机制。实施教师动力机制研究项目。进一步规范并强化内部职级评定的效能。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坚持以学生发展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因素。
二、开拓教育路径,实现以“整合”思想推动学校发展
路径一:文化特色的静态思考:学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一是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交织。即将学校的显性文化,即张扬文化,比如校庆、各类活动与隐性文化,即内蕴文化,如:柔性管理、师生关系等进行更科学有效的融合。二是传统育人与现代立人的交融。将培养有民族底色的人与培养有现代素养的人相统一,将培养人成为他自己与培养人的适应社会相统整。
路径二:文化特色的动态调整;学校的文化特色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文化特色,并切实做好学校不同发展阶段学校文化特色的总结与提炼。
三、“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实施,以“整合”拉动德育建设
“六艺”德育课程要在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传统美德的德育价值,创新德育工作的实践途径,并及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德育教育具有宽广的兼容性、开放性和顽强的生命力。结合学校年级管理模式,确定活动课程的构建者以班主任为主,创造实施,注重实效,关注发展,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实现多维立体的德育教育框架。在活动实施的同时,要确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运用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
四、“多个层面”的实践研究,实现以“整合”带动科研发展。
积极进行学校“十四五”课题《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的研究,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师发展的策略和机制,寻找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及问题所在。通过研究探讨,专家论证,由对课题内涵理解,引领教师确立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校提供发展的助力。同时,以多元评价为指标,通过创新和运用多种评价机制,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效,进一步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打造更加优秀的教师团队。
五、教师团队“四个突破”的立体交织,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
发挥队伍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特别重视为高水平教师提供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支持性条件,倡导”四个突破“:学科突破——走出原本狭隘的单一课堂,学生走入更理想的课堂空间;空间突破——走出水泥墙包围的教室,把教室带进生活广阔的天地;角色突破——走出师生沉闷对话的舞台,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正中央;评价突破——走出考试甄别优劣的藩篱把,考场变为“游戏乐园”。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合理申请预算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的效益,一是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弥补管理缺陷,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师生需求。二是建立学生选课与学分管理的数字化平台。三是创新数字平台与网络的维护机制,确保运行快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