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家长注意!事关中小学体检!

时间:2023-04-12 14: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

这是在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基础上

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与旧版相比

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

特别是明确:

血脂检测应列入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在民众的心目中

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

与学生的关系不大

学生血脂检测有必要吗?

我国血脂异常现状如何?

胖=血脂高吗?

血脂异常有什么危害?

哪些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哪些习惯容易引起孩子血脂高?

孩子应该怎么样吃才健康?

一文讲清

一起来看

(老师请转给家长)

↓↓↓

我国血脂异常现状如何?

最近几十年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都在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相当于10个人中有近4个人患有血脂异常。《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中的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口有2亿人,高血脂患者1亿人。

并且血脂异常患者并非只局限于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不低,血脂水平也呈现升高的趋势。

学生血脂检测有必要吗?

学生血脂检测不仅必要

而且尤为紧迫!

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5.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倍。

2021年,天津市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1.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1.4%,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儿童血脂异常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新版《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

胖=血脂高吗?

有些家长会问:

我家孩子胖就是血脂高吗?

我家孩子瘦就绝对不会血脂高?

统计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学生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肥胖率相当,甚至更高。

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姜丽红,有些儿童明明不胖,甚至偏瘦,血脂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可能同时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据统计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为1/100-1/500 ,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为1/200-1/500,这么高的发病率在儿童人群中急需引起家长的关注。

(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案例:

在家长的陪同下,4岁的安安(化名)来看“皮肤病”。

安安出生时皮肤就出现黄色的斑块,且逐渐增多增大,家人一直认为孩子得的是皮肤病,因为不影响孩子生活,也一直没有做进一步检查。

图片来源:厦门市第三医院

血生化的化验单结果显示,安安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远高于正常值。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专家诊断,孩子并非皮肤病,而是“黄色素瘤”,这是一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皮肤表现。

血脂高会导致冠心病,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不仅会伤心(冠心病)、伤脑(神经)、伤肝(脂肪肝),还会影响肌腱、眼睛,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诊断找到了病因,安安才得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血脂异常有什么危害?

在关注总胆固醇数值的同时,也要多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是否正常。

血脂异常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往往会升高,它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容易在冠状动脉以及其他的动脉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血管狭窄,进而导致血流量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比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