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中国故事 | 北京八中附小:为小学生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时间:2023-03-29 09:5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流传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古人对我们的馈赠,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他的哺育下蓬勃生长,熠熠生辉,不断创造着奇迹和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更承载着泱泱中国未来的发展,他们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扎实根基最需要的血液。那么,怎么做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上发挥作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最大价值,真正助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国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校长王玉芬,她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的具体做法。

中国故事 | 北京八中附小:为小学生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以“民族文化,润泽童心”为主题,营造传统文化校园氛围

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又是润物细无声的。记者一进校园大门,满满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校园里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墙,有弟子规、三字经学习墙,还有仁义礼智信浮雕墙、京剧文化课程开发实践介绍墙等。进入教学楼大厅,京剧脸谱的浮雕上“民族文化,润泽童心”几个大字异常醒目,王校长说,“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围绕着这几个字,努力打造充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中,感受、热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中国故事 | 北京八中附小:为小学生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王校长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指着楼道两侧的京剧文化墙、节日文化、玉文化、龙文化,茶文化墙等向我们介绍,我们看到教学楼内各楼层都有不同内容的传统文化信息,供学生学习和浏览。,同时,我们看到,教学楼每一个楼层还都设有读书角,每一个班也都有图书角。学校每年都会买各种各样的书籍,包括很多传统经典文化的书籍供学生阅读。现在因为疫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学校就鼓励孩子们带自己的书到学校来读。

中国故事 | 北京八中附小:为小学生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教学楼楼梯两侧的作品展示墙,展示墙上都是一些传统文化作品,比如剪纸、京剧文化的书法作品、手工作品等,重要的是传统文化学生作品展示墙,那里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中国故事 | 北京八中附小:为小学生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学校不仅有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还有耳听目染的上课铃声。学校把北京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文文姐姐唱诵的“弟子规”三字歌,截成两分钟左右的上课铃声,每天每节课师生都是伴随着这种悦耳的经典诵读声走进教室开始上课。。

学校通过这样的设置让传统文化能入耳,入目,入心。王校长说:“这就是我们的环境文化,处处可看的可听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去受感染,从小在校园生活中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耳听目染当中,行君子品、做有德人。”

         以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为主线,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国家前辈们把学生养成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智、成年养德。我认为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人生发展奠基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把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题。”

我们了解到,北京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的教育活动是全方位的。在每年9月1日开学典礼上,一年级固定的形式是让所有一年级学生向老师行尊师礼,并庄严宣誓“我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在开学典礼上,老师会把学校编印的弟子规、三字经的读本和抄学本送给一、二年级同学作为礼物,让学生读,然后抄写,读文解意。而且,学校还把弟子规、三字经的学习与遵守《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遵守《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现代教育要求实际紧密结合。把弟子规、三字经中古人做人做事的要求与学习落实《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里古人做人做事的要求与现在对我们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弟子规、三字经,知道里面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谦让有礼、诚信大度的精神,自觉遵规守纪。

中国故事 | 北京八中附小:为小学生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