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双减”后的科学教育加法如何做

时间:2023-03-28 20:0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分享至:

“双减”后的科学教育加法如何做

  2022年9月8日,南京,江苏省第三届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在南京科技馆举行,在科学实验赛项,参赛科技辅导员们将抽象的科学原理通过实验与艺术展现的形式巧妙融合,让科学教育、科普宣传更加直观、形象、灵动。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春分节气刚过,我国大部分地区真正进入了春天。不过,对于从事科学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众多一线教师来说,科学教育的春天更早到来了。

  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早在2001年,我国小学阶段的自然课就改成了科学课,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科学教育依然是基础教育中的短板。“长期以来,受唯分数论影响,中小学生缺少亲近自然和了解社会的机会,错过了敏感期、关键期、最佳期,使得原本有科学探索潜质的学生失去了在这方面成长发展的条件,对孩子本人和社会、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如何答好科教兴国这道必答题?顶层设计已为基础教育破题。

  顶层设计迅速传导,与学校教育实际相碰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更多“解题思路”被激发出来,科学教育这道“加法题”到底该“加”什么、怎么“加”,成了答题的关键点,而在“双减”政策已经落地正在生根之时,如何在“减”中寻找“加”的突破口、如何扫清障碍则成了解题的核心。

  课时,不能“一加了之”

  西南地区一位乡镇小学的体育教师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一次,这位体育老师正要给学生上课,数学老师跑来跟他商量想占用这节课,体育老师便答应了。一周后,当这位体育老师再去上课时,那位想占课的数学老师已经站在教室里了,并且惊奇地说,“不是商量过以后这节课都是我上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副科教师给主科教师让课的故事在中小学并不罕见,在教学一线,对某门课的重视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课时的多少了。

  不过,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科学课这件事,一线的声音却反对简单加课时的做法。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加强科学课这件事。”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说,我们不能固守以前严格的学科划分了,加强科学课不等于增设几节科学课的课时,加强科学课的关键在综合性和实践性。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课程难度并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所有课程都应该肩负起培养孩子思维品质的任务,必须有全学科的概念,所有学科都要肩负起科学教育的任务。

  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的今天,学校教育如何“加”如何“减”已经不是一道简单的运算题,每一个“加”和每一个“减”的背后都意味着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

  这些天,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欣喜而兴奋,在即将到来的4月,他们将迎来为期一周的研学旅行。

  “学校从2016年起就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启了高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说,学校共开拓了覆盖中国东、中、西部多个省份的多条研学路线。学生深入中国科学院各分支机构,参与科学研究,接受专家指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我最期待的是做实验的环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名高二女生说,她将来想学生物专业,这次研学为他们做指导的是中科院南京分院,其中的研究项目正好跟生物学相关。

  “科学教育加法,就是要增加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放下反复的刷题练习,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去大自然观察,到实验室里动手操作,增加的是丰富的实践体验,拓展的是综合能力。”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希娅说。

  现在还有一种倾向,一提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问题就有人批评科学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罗星凯认为不能总把板子打在课程上,“我国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科学教育方面已经是跟国际接轨的。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也肯定和继承了之前的理念和做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