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春日 朱熹优选56句

时间:2022-12-14 11: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⑶滨:水边。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2、【注释】

3、⑹等闲:平常、轻易。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首先作者直接表达出了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7、《春日》一诗笔自宋代朱熹,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8、《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诗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9、【题解】

10、春日的三四句意思是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春风,春天就该是五彩缤纷的。

11、无边光景⑷一时⑸新。

12、《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3、无边光景一时新。

14、图自网络,侵删

15、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6、⑺识得:认识到。

17、胜日⑴寻芳⑵泗水滨⑶,

18、胜日寻芳泗水滨,

19、《春日》这首诗中流传最广的名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20、“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1、春夜洛城闻笛

22、⑽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灿烂景象。

23、【译文】

24、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25、【宋】朱熹

26、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27、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3、赏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28、⑷光景:景物。无边光景:一眼望不到边的风光景物。

29、千古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拓展资料:

30、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4、诗人介绍: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31、这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32、⑵寻芳:游春,踏青。

33、⑾总是:都是。

34、宋代:朱熹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