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

时间:2022-12-07 15:5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问题答疑

1问:“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学习要求是什么?应该怎样读?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2)

答:《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提出:“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园地一安排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就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具体的学习要求是:认识大写字母;在对比中了解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形体的不同;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不要求默写。

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其中的声母可以按照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呼读音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大写字母,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为第三单元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2问:《谁和谁好》中,“不吵也不闹”一句中的“不”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前一个标注“bù”,后一个标注“bú”?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3)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4)

答:在普通话中,“不”在自然语流中有音变现象。其变调规律是: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字的本音bù;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bú。

(1)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本音bù。如:

不多 bù duō 不听 bù tīng

不行 bù xíng 不能 bù néng

不好 bù hǎo 不敢 bù ɡǎn

(2)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bú。

如:

不是 bú shì 不要 bú yào 不会 bú huì

小学语文教材在全文注音的情况下,标注轻声、变调等语流音。其中,“不”标注变调后的读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无需掌握变调规则的前提下,直接学习语流中的实际读音,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语感,更好地发挥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

3问:《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在那儿住过”的“过”为什么读轻声而不是四声?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5)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6)

答:普通话的轻声同语法和词义有密切关系。有些轻声可以从语法上加以确定,具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过”作时态助词时读轻声,表示完毕,或某种行为、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过”作动词时读四声。“在那儿住过”中的“过”为时态助词,应读轻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问题答疑

1问:《找春天》第二自然段中的“奔向田野”,“奔”应该读“bēn”还是“bèn”?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7)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8)

答:“奔向田野”的“奔”应该读“bēn”。“奔”读一声时,有“奔走、急跑”的意思,强调奔跑的状态;“奔”读四声时,意思是“直向目标走去”,强调不偏离目标。根据《找春天》一课的上下文语境,此时孩子们的状态应是跑而非走,“奔”应读一声,表现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激动心情。

2问:《开满鲜花的小路》中“刺猬”的“猬”应该读轻声,为什么教材中的注音是“wèi”?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9)

小学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10)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