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菱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讨顺利开展凤凰网河北

时间:2022-11-29 11:2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22年9月20日,已临近秋分,在秋意还未扑面而来的素律时节,唐山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迎来了以“秋”为主题的一次跨校教研活动。学校自2022年初开始参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菱计划”专项课程,力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语文学科教学,有质量、有实效地帮助学生们建立文化自信,提升人文底蕴素养。

参加本次跨校教研活动的包括真爱梦想“菱计划”负责人王哲明、唐山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张淑辉、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田彦峰、唐山市马驹桥小学教导处主任刘敬梅,以及由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毕艳香带领的“菱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团队。

教研首先由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研处主任、“菱计划”种子教师李瑞宇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菱计划”单篇融入式教学篇目《山行》的一堂观摩课。

李瑞宇,女,非党,1990年出生,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唐山市十佳教师,河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省、市级业务奖励二十余项,在国家、省报刊发表文章十几篇。市区两极政协委员,唐山市骨干教师。

课堂以“秋日之景”为切入点,以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领会景物所蕴含的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展示了“菱计划”如何将《山行》中“秋意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作为抓手提升语文课堂质量,并帮助学生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观摩课后,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落地语文课堂教学”展开了教研。

张淑辉

李瑞宇老师在课堂中将意象解读为“景物+情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古诗词学习中,感情的领会应行走在景物之中,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情。

王哲明

资料提供的四个活动完成难度较大,李瑞宇老师的设计非常有想法,活动设计全面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饱满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刘敬梅

新课标中语文中段对古诗的解读要求为让学生了解诗词,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一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

毕艳香

“菱计划”项目以新课程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语文教材为抓手,24篇单篇融入式教学设计、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工作坊课程体系为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提供范例,真正地将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地。附小“菱计划”实践团队确定教学总目标,按年段分解实践计划,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真实学情,在体验、合作、探究式学习中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同课异构,各展风采

下午,王哲明老师与李瑞宇老师一起来到古冶区实验小学聆听该校“菱计划”种子教师张丹老师讲授“菱计划”单篇融入式教学《山行》一课。

课堂以山行路线图为线索,引出“行之景物”、“行之情感”,聚焦古诗词中的“喜秋”与“悲秋”两种意象,结构紧凑,层层递进。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