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今秋正式实施 新学年中小学课堂将发生这些变化

时间:2022-10-10 19:4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将于这个秋季开学后正式落地实施。在新学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时发现,深圳学校的课程计划和老师们的备课方案设计等已在悄然改变,而深圳学校在不同领域的先行探索和扎实积累也为全面实施新版课程方案和标准提供了样板。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为入学适应期

“裕安小学今年9月开学,首批招收一年级4个班200名学生。”宝安区裕安小学创校校长李桃辉表示,作为一所与2022新课标落地实施同步开办的新学校,学校教学实践将以新课标为“指挥棒”,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核心素养。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入学适应指导要点》要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此次新课标进一步强调要注重“幼小衔接”。

李校长介绍,为迎接一年级新生,裕安小学筹备之时就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立足于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为此,该校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学习设计。例如,KDL体育与健康课程、整理收纳课程、社会情感技能SEL课程、“小小设计师”课程、“画说汉字”课程、“i”思考课程、合唱课程等,立足于充分尊重儿童成长天性,着眼于带领孩子们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体验“幸福就如一束光”的成长快乐。

李桃辉表示,为落实“入学适应期”的教学要求,学校不仅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新课标,还专门成立了课程组,以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教学实践变革,研讨、设计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教学。譬如,开学后“童蒙养正,修身养性”主题活动将融合语文、数学、道法、书法等学科,构建习规、习文、习字的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规矩意识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生成核心素养,实现课程改革的传承、迭代与优化。

“新课标以更加细化的要求、可落地的操作性指导,明确指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为此,教师观念要率先完成转变,意识到所有知识都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载体,并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多维度教学。”李桃辉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充满期待。

劳动课写进课表成一门独立课程

近日,位于龙岗区的麓城外国语小学里,老师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给学生们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开镰节”。位于教学楼顶天台的农耕园里,孩子们在春天亲手耕种的几片水稻田已经迎来大丰收,开学后孩子们不仅能一起收割,更可以在即将开启的劳动课上,和老师一起打稻谷、晒稻穗、碾米、做饭、品美食……

“新学期,每周一课时劳动课将从综合实践课中独立出来。”麓城外国语小学教学处主任黄帼夫介绍,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写进课表,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创校以来,该校通过综合实践课、社团、课后服务、节日活动课、寒暑假特色作业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并建设了体验园、探究园、研究园三个“农耕基地”和一条“研习径”,依据24节气的植物生长规律,让劳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经过多年深耕,除深圳市“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外,2021年,麓城外国语小学完成本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套六册的自主开发,并在不同年级的分册中设置了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你看,农耕园里除了水稻,还有荷塘、鸡舍……孩子们发现孵化箱比母鸡孵蛋成功率要高。”鸡舍里,几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无忧无虑地闲庭信步,颇有主人气派。记者看到,“让鱼儿自由呼吸”“无人值守时的植物护理”等AI实践劳动成果也已被应用到农耕园里。黄帼夫表示,独立的劳动课有助于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开展“劳动+”跨学科学习,也将成为实施五育并举的一个新契机。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成必选项

新课标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在教学中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并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以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