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西平 乡村“颜值”有担当 幸福指数节节高

时间:2022-06-02 22:2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田春雨

山味书屋书香弥漫,棠河酒坊曲味荡漾,怀远茶馆素朴清雅,喜竹苑、梧竹亭、网红桥各具韵味……5月3日,走进省级生态旅游特色村西平县出山镇牛昌村,浓郁的乡情、丰盈的乡愁扑面而至,生活的慢节奏、休闲态、沉浸式让游人流连忘返。一路一道景,一村一特色。在全国文明村镇西平县嫘祖镇兰衣赵村,水沿、路旁、村边、宅侧都种植着时令花草,形成了多元化乡村景观风貌,打造出一条条美丽“风景线”。同时,该镇对荒井、荒宅、荒地进行修缮美化,保留原有风貌,让村民们在变迁中奋进,在老物件中怀旧,促进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向着幸福生活出发。

出山镇牛昌村、嫘祖镇兰衣赵村是西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求实见效的缩影。五月的嫘祖故里西平,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无论是在僻静的山村,还是在喧闹的城镇,一个个质朴温婉、乡风浓郁的美丽村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布在这方沃土的角角落落;一处处匠心独具的游园绿地景观,更是将乡村“颜值”点缀得锦上添花。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西平县主要负责人说,要坚持把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扎实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确保村容村貌有品质、有气质,切实推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你看,现在我们村的道路宽了,乱修屋的也没有了,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的,住在这里比城市还舒服呢。”西平县出山镇出山村村民赵小辉高兴地说。按照“门前三包”管理要求,该县将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压实到户,将每月15日定为“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义务劳动主题活动日,同时在节假日动员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深入开展“节日回家扫老院、清老宅、整一家、带一片”活动,坚持党员示范、乡贤引领、在外人士回乡、巾帼志愿者先行、驻村企业助力,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当好自家老院的“清洁员”、亲戚朋友的“监督员”、街坊邻居的“宣传员”、环境整治的“指导员”,示范带动村庄清洁行动开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事关群众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持续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全面实施“四大工程”,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该县按照乡村绿化要求,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合理配置树种和绿化模式,加大乡村绿化、果化、彩化、财化的有机结合,突出“一村一品”“村村差异”的乡土韵味,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在村庄出入口、主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安装夜间照明设施,加强管护运行,方便群众出行。走进西平县五沟营镇龙泉寺村,笔者看到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以乔木为主,以灌、花、草为辅,村容村貌美丽整洁、民风民俗淳朴纯正,已经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

忆乡愁,看变迁,话发展……在嫘祖镇泥河张村,逛村史馆已成为新风俗。农耕用具、图书、油灯、陶具,这些镌刻着岁月印记、蕴含人生情感的老物件,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无穷回忆,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佐证。嫘祖镇负责人介绍,该镇已把以往杂草丛生的荒园改造为村史馆1处、游园26处、公园2处、足球场2座,成为“一老一小”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西平县结合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实际情况,加强建筑风貌管控,积极推进“一宅变四园”,加大对荒芜庭院、废旧房屋拆除改造工作力度,使其变身为菜园、果园、花园、游园,既扮靓了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积极创建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示范村和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及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五美庭院”,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力促“盆景”转变为“全景”。 

走进师灵镇苍王庙村,拓宽硬化的道路整洁干净,河塘里碧波微漾,文化墙传递着民风民情,新建村史馆引人瞩目,休闲亭及音乐喷泉成为村里的娱乐盛地……西平县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进一步推动路长、河长、塘长、网格长网格化管理。路段有“路长制”,实现用路长管路,路路有人管、路路有人养的管理格局;河段有“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及时清理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清淤疏浚,种植生态修复能力突出的水生植物,采取人放天养等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进一步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坑塘有“塘长制”,坚持垃圾清理到位、警示公示到位、围挡到位,改造后的坑塘收益用于乡村卫生治理经费;网格有“网格长制”,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凤伟说,该县根据“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查”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坑塘整治标准,昔日“脏、乱、臭”的坑塘、沟渠精彩“蝶变”,基本上成了池水清澈、环境优美、鲜花芬芳、绿树成荫的生态湿地。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