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6 19:10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意见
鲁政发〔2025〕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坚持以“大财政”理念为统领,着力健全“大预算”体系,突出“大绩效”导向,强化“大数智”支撑,构建“大安全”格局,2025—2026年在省本级和部分市县开展财政科学管理试点,2027年全省推行,争取用3—5年时间,进一步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保障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形成系统集成、法治健全、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1.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将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加强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统筹,财政部门根据部门和单位收入情况合理统筹安排财政拨款预算,提高预算统筹保障能力。加强存量资金统筹,健全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加大资产统筹盘活力度,规范资产处置和收入管理,探索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逐步统一预算分配权,合理确定相关部门职责,减少预算资金二次分配和部门间横向资金分配。(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机关事务局、省大数据局)
2.健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深入推进全口径、一体化预算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政府债务预算(计划)同步编制、统筹管理。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探索将政府统筹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项目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收益上缴比例分类分档规则并实行动态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全口径、全覆盖。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范围和重点,加强国有资本金注入管理,确保形成国有股权和企业法人财产。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税务局)
3.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厘清政府保障边界,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领域,原则上预算不再安排。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基数,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建立健全项目轻重缓急排序机制,财政部门在财力限额内提出预算安排意见,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清理规范现有支出政策,逐项核定执行期限,原则不超过3年。合理确定支出规模和保障重点,支出预算不得与财政收支总量、增幅或生产总值层层挂钩。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项目库滚动管理和定期清理机制。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安排的基本依据,动态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加快项目支出标准建设,扩大支出标准覆盖面。(牵头单位:省财政厅)
4.加强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预算一经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规范预算调整调剂事项,严格增支政策管理,年度执行中原则上不制定新增当年支出的政策,确有必要的通过优化既有预算解决。科学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当年预算的约束。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制度,各级制定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要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建立民生政策备案管理机制,未按程序备案的民生政策一律不得实施,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退役军人厅、省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