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院校库 >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专业简介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龙头学院之一,其主体远可追至1932年10月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组(科),近可溯及1953年8月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及师范(语文)专修科基础上重组的广西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83年5月,原广西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升格为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5年11月,在雄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上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文学院。2014年11月,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和文学院的深厚积淀,成立与文学院实行“两块牌子 一个实体”运行机制的又一新的发展平台——新闻与传播学院。办学80多年来,在陈望道、夏征农、欧阳予倩、谭丕模、穆木天、沈西苓、吴世昌、逯钦立、冯振、林焕平等学术前辈的精神感召下,几代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薪火相传,上下求索,积极担当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的学科教育大任,奠定了文学学科门类在广西高校的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及周边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产生了良好影响。分别于2009、2013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专业优势明显,拥有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写作学、文学传播学等10个学科方向),美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等4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精品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桂学研究·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学科专业平台,以及“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印记”、“荒蛮对文明的诗意奉献—广西与唐代诗人”等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民族民间文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一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三系”(中国文学系、语言学与跨文化教育系、新闻与传媒系)和“两中心”(国际学生教育教学中心、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中心)等二级教学机构。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33人(含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9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政府特聘专家3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高校终身教授1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及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2人。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创新团队,以及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教学团队等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80多年来,培养了近2万名各层次人才,是广西中学语文教师的摇篮、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与传播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多人,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硕士)460多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00多人,国际留学生110多人。

招生电话:0773-3698065  

网址:

汉语言文学【国家基地班】专业

【学制】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专业基础比较深厚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少部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坚实的中外文学与文化基础,具有整理和分析古今语言文学材料的能力,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资料收集、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概论、美学、逻辑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制】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