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院校库 >
在你眼里,广工是什么模样?

 

65年似乎只是一瞬间

但对广工来说

却是本科办学从无到有

从起步到强大的不凡历程

跟着工仔一起

看看多面广工

如何呈现最好的模样吧!

在新落成的校史馆里,一面浮雕墙讲述着广工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故事:数次搬迁、几度易名,但始终扎根南粤,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深度服务国家战略。

一代代广工人拼搏奋斗、勇攀高峰,用行动为“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训注入生动注脚。

初心如磐,逐梦“攀撑”。在新时代,广工深入实施“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向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发起冲锋,不断求索。

“长子”广工

冬日暖阳,海风拂面,广工揭阳校区海滨校园里,师生斗志昂扬。

2年前,广工揭阳校区建成开学,揭阳有了首座本科高校。

“广工人信心满满,要把揭阳校区办成‘百年老店’。”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说,揭阳校区以服务揭阳乃至汕潮揭都市圈、粤东地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将为广东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贡献更多“广工力量”。

从开始本科办学至今,65年间,广工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省属理工科高校“长子”,广工“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如磐初心始终不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亟待发展,广东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重工业生产基本空白。为迅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支撑广东华南工业基地建设,广工的前身广州工学院应运而生。

图 | 80年代的广东工学院校门

1958年,广州工学院开始本科办学,在那个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的年代,向社会输送了电工、机工、土木、化工、水利等专业人才,成为支持广东工业建设的宝贵力量。

而后,广工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经历四次跨越式发展:

1995年,三校合并,实现扩规模。在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为广东工业大学,并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进驻广州大学城,实现拓空间。学科建设水平、学生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自此,实现了到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进入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等新突破。

图 | 2004年9月6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东门校牌揭幕

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实现上水平。2年后,列入广东省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广工把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与产业深度融合,多项核心办学指标成倍增长。

图 | 2015年9月,签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

2021年,广工提出实施“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端电子制造和绿色材料化工2个学科群,建设智慧医疗创新技术中心、广东国际先进设计中心、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3个中心),铆劲攀高峰,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在更高水平上以更大作为支撑广东制造强省及“双区”建设。

图 | 2021年,广东工业大学提出实施“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

广工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以攀撑行动诠释着攀撑精神: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38位,2023年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高校301—400位,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全球653位,国内第68位……

这种攀撑精神,不仅体现在办学整体实力上,更体现在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鼓舞着广工人敢为人先、迎难而上。

今年6月18日,广工篮球队战胜清华大学,夺得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男篮一级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书写了打破“三连冠”的“篮球童话”,引起全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