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院校库 >
中南民族大学专业介绍

 

  法学院有法学本科专业,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3个法学硕士点,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民族学专业博士点设有民族法制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法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具备第二学士和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6名;具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有8名在读博士;20人具有律师资格。许多教师担任了全国和省级法学专业学术团体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1300余人。

  学院有3个科研机构、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有十余个稳固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拥有模拟法庭、法务证据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料室有法学各类图书资料20余万册。

  学院坚持与时俱进,完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注重案例教学法,重视双语教学;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审判、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努力贯彻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实施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课题48项,其中有10项为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出版专著10部,发表科研论文392篇,12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奖。

  专业介绍

  法学专业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本专业通过开设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等14门主干课、60多门专业选修课,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广博的法学理论知识,扎实的操作技能,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党政机关,公、检、法部门从事立法、执法、司法的实践工作,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服务及教学和科研工作。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收。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5个本科专业。有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传播学、民俗学6个硕士点及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古典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4个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在国家、湖北省科研成果评奖中,文学院多次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人次连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学院还聘请了王先霈、曹顺庆、李传锋、阿来等知名学者、作家为客座教授;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华社湖北分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经常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以推进第二课堂的学习与学术交流。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首席教授1人、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省管专家3人,省政府津贴1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博导2人,硕导1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7人,博士后出站人员3人。目前,50岁以下的教职工超过教职工总数的88%。有教师赴美国、韩国从事汉语推广工作,并可对国内外的汉语推广人员进行培训。现有在校本科生1443人,硕士研究生103人。

  学院建有6个新闻传播类实验室和1个虚拟电视演播厅,其中非线性实验室配有40套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报刊编辑实验室配有30套方正报刊编辑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及节目制作平台。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

  通过课内外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掌握新闻出版、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鉴赏能力和熟练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适宜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新闻采编、文化宣传和文秘工作。本科,学制四年,招文科生。

  对外汉语专业

  本专业进行立足汉语、辅以英语的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全面了解的对外汉语教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国内高、中等学校、外事部门、新闻出版和文化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管理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招文科生。

  新闻传播学类

  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3个专业

  新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