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院校库 >
东北财经大学:新增热门专业及方向

 

东北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吕书楠

东北财经大学始建于1952年,原名为东北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学校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日前,学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吕书楠接受中国网《高考进行时》采访时介绍,今年,东北财经大学将新增热门专业及方向,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也将有新举措。

学科建设、办学质量获得多方认可

东北财经大学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数量经济学);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学校开设的40个本科专业中,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统计学、税务、保险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有10个辽宁省示范(特色)专业(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评估结果为A,位居全国2%至5%行列;工商管理和统计学评估结果为A-,位居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B+,位居全国10%~20%行列。全国共有146所高校拥有A类学科(含A+、A和A-),其中东北财经大学的A类学科数量(3个)位居全国高校第59位、财经类高校第3位和辽宁省高校第3位。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8至2019年数据显示,东北财经大学作为财经类大学排名第6位,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11位(财经高校排名第5位,省内高校排名第1位),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排名第12位(财经高校排名第2位,省内高校排名第1位),统计学一级学科排名第24位(财经高校排名第7位,省内高校排名第1位),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排名第39位(财经高校排名第3位,省内高校排名第2位);此外,学校有21个本科专业上榜,在全国排名第1位至第18位,在上榜专业中,资产评估、工商管理、经济统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投资学、税收学、金融工程跻身前十,排名第1位至第9位不等。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显示,东北财经大学位列第73位。

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东北财经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国际交流,于1994年启动中外合作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宽度、深度上逐步提高。

学校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里国际学院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3+1”或“4+0”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与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高等院校、10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50余所大学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学校是国内首家在美国境内向美国大学生授予中国大学文凭的境外办学项目;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基地”——跨境教育研究中心;与美国南缅因州立大学、荷兰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分别建有孔子学院;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韩国政府资助留学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获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认证的高校;会计学专业通过全球三大会计师公会之一的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的全面认证;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两个双学位专业获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AACSB机构的认证;学校通过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的现场评估;是第七所与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建立大学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大学。

本科就业率超过95%,就业质量有保障

学校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市场开拓和岗位需求信息收集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技巧”、“考研出国辅导”等系列主题活动,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帮助,并不断加强创业创新教育,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走自主创业道路。每年学校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积极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双选会,建立起了集就业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化信息工作平台,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2018届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为95.81%,国内升学比例为16.42%,出国留学比例为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