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1-27 14:21 阅读次数: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党怀兴
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办学74年来,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不动摇。特别是自2007年国家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以来,学校积极承担国家任务,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26374人,占学校本科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占教育部公费师范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截至2017年,国家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0.1万人)。十余年来,学校按照国家要求,集中优势资源,精心设计,着力培养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效果,这主要得力于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这充分说明国家实施公费师范教育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十余年来,学校公费师范生的录取分数整体高于非师范生,各省录取最低分与重点线差值逐年提高:2007年文史类是13.3分,理工类20.1分,2018年达到文史73.4分,理工类111.6分。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达到了政策设计的吸引优质生源读师范、优秀人才从教的目的。据有关课题组对2011届到2014届在陕公费师范生(1053人)的就业情况分析统计,96.16%的毕业生是通过双向选择就业的,说明充分尊重了师范生的个人选择。毕业公费师范生的90%到中西部中小学就业,71%到西部地区就业。公费师范生到省会城市城区及地级市城区就业的比例近70%,到县级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约30%。对175家公费师范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公费师范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平均得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公费师范生从教的认可度较高。调查组还从宏观方面调查了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教学贡献的评价。从175家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反映影响“非常明显、明显”的单位有132家(75%)。对照师范生公费教育的政策初衷,可以看出公费师范生对提升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公费师范生的工作被大多数用人单位所认可。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表明,国家公费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常常是几家单位争抢一个毕业生。
十余年来,学校按照国家培养基础教育优秀教师、为未来教育家奠基的要求,精心设计,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显著效果,赢得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一、突出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学校以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学各学科及学前教育)项目”为契机,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成立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领导小组,探索制定《陕西师范大学卓越中学(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多种方式,遴选优秀学生组建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0个学科的卓越教师实验班,建构个性化课程体系。学校为实验班聘请名师授课。强化研究性学习和教育科研能力训练,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卓越班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科研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实施小班培养的项目主任制度,学校聘请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各“卓越教师实验班”项目主任,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和专业指导,并为每个班设立1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探索卓越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建立学生海外游学制度。为此学校设立了120万元的卓越教师实验班专项奖学金。探索与地方政府、中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新机制。建立“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专业见习制度,选派卓越班学生赴课改名校开展专业见习,学习先进课改理念。
二、突出课程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学校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为突破口,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学校注重未来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在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中增设“人文科技艺术专题”课程。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开设“必读书目阅读”课程,引导未来教师阅读经典;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分别在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中开设“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及系列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注重实践课程开设,着力培养学生教师基本功,增设“教师教学基本训练” 等课程。大力推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学校先后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课8门、教师教育慕课2门、校级信息化示范课程200余门;面向全国六所部属大学开设教师教育网盟课程6门。组织编写《中学学科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等系列教师教育特色教材。其中,《中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等13部教材获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学校引入国外著名大学优质师资,开设了10届“本科生国际暑期学校”。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公费师范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2015年,《中国教育报》以《教学改革,搭上信息化的高速列车》为题,对学校以信息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