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10-30 15:17 阅读次数:
论文认为,总的来说,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区块链项目很少,除了区块链物理性能不高以外,区块链经济功能的短板也是重要原因。应在持续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理性客观评估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论文还提了三点建议。
一是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这些年的行业实践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不可行的。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只要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便利性,就会融入金融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产生过颠覆性影响,区块链也不会例外。加密货币供给没有灵活性,缺乏内在价值支撑和主权信用担保,无法有效履行货币职能,不可能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区块链的匿名特征反而会增加金融交易中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的实施难度。
但也要看到,我国的一些国情提供了实践区块链的机会,比如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有助于缓解我国票据市场分散化的问题。
二是区块链应用要立足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宗旨。比如,用科技来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场景甚至就是乌托邦。再比如,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各有适用场景,不存在优劣之分。现实中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完全的中心化场景都不多见。很多区块链项目从去中心化宗旨出发,但后期或多或少引入了中心化成分,否则就没法落地。比如,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往往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完全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
三是目前区块链投融资领域泡沫明显,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普遍,特别是涉及公开发行交易的Token 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央行工作论文仅为学术研讨,并不代表监管态度。
以下为论文全文:
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徐忠 邹传伟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区块链的功能。首先,在给出区块链技术的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主流区块链系统采取的“Token 范式”,厘清与区块链有关的共识和信任这两个基础概念,并梳理智能合约的功能。其次,根据对区块链内Token 的使用情况,梳理了目前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方向,再讨论Token的特征、Token 对区块链平台型项目的影响、区块链的治理功能以及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等问题,最后总结并讨论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一、引言
区块链最早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由Nakamoto(2008)提出。但比特币的脚本语言缺乏图灵完备性2(Turing completeness),使用的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使用交易输出)模型难以支持复杂的状态操作。为此,Buterin(2013)提出了以太坊(Ethereum)。以太坊是一个基于账户模型的区块链系统,脚本语言具有图灵完备性,目标是实现Szabo(1994)提出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并支持分布式应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简称是DApp)。随着2014 年美国R3 公司创立和2015 年Linux 基金会发起Hyperledger项目,区块链受到了越来越多主流机构的重视。比如,Goldman Sachs(2016)讨论了区块链在共享经济、智能电网、房地产保险、股票市场、回购市场、杠杆贷款交易以及反洗钱(anti-money laundering,简称是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简称是KYC)中的应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2016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讨论了区块链在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和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2009年1月,比特币网络上线标志着区块链应用落地。但从那时至今近10年时间里,除了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发行和交易之外,区块链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截至2018年10 月31日,CoinMarketCap 网站统计了全球范围内的2086 个加密货币和15545 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全体加密货币的市值约2035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占比为54%),过去24 小时交易量约106 亿美元;但DappRadar 网站统计了以太坊及其上1137个分布式应用,发现过去24小时活跃用户数只有12521人,其中只有2个分布式应用的24小时活跃用户数超过或接近1000 人,而且比较活跃的分布式应用集中在游戏、博彩和加密资产交易等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大的领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8 年8 月对15 个国家的600 名公司高管的调查发现,有84%的公司对区块链感兴趣,但52%的公司的区块链项目处于研发状态,10%的公司有区块链试点项目,只有15%的公司有正在运行的区块链项目3。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