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海峡百姓论坛:打造“两岸一家亲”的百姓平台

发布于:2019-09-20 08:46    阅读次数: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6月14日在泉州南安开幕,再次吸引两岸近千民众跨海相会,共叙亲情乡谊。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海峡百姓论坛从2007年9月创建以来,已先后在闽台两岸成功举办了十届,成为两岸民间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剪不断的血脉亲情在交流中共鸣、在合作中升华,见证着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以文化为源 增进两岸同胞认同感

  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民族特色、最接地气,与中华儿女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文化,是溶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2007年9月,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在中华海外联谊会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创办了“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海峡百姓论坛,论坛坚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两岸百姓为主体,探索开展两岸民间交流的新途径。

  “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主题一以贯之。“我们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希望通过海峡百姓论坛这一平台,不断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促进心灵契合,提升文化自信,共筑两岸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庄奕贤表示。

  “看到大致相同的民俗、饮食、信仰,看到叶氏祠堂时,我深信这就是我的根,我的血缘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回忆起当年寻根的场景,台湾桃园叶氏宗亲会理事长叶博文依然难掩激动。他说,台湾叶氏先辈来台定居已逾300年,他花了20余年时间收集整理台湾叶氏族谱,努力追溯叶氏来台的源头。几年前,在大陆宗亲帮助下,他终于在福建诏安县秀篆镇找到先祖迁台前生活的隔背村,欣喜若狂。

  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十几年来,通过海峡百姓论坛这一平台,福建省姓氏宗亲与台湾各姓氏宗亲代表对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交流活动。有的自费组织安排有关寻根谒祖、会亲联谊活动,签订了姓氏之间初步交流合作意向协议,再次掀起共修族谱的热潮;有的在祖籍地举办座谈会、研讨会,共叙情谊;有的就缔结友好兄弟村、镇达成初步意向;有的洽谈闽台经贸交流合作意向,扩大两岸宗亲交流合作领域……

  自2007年以来,总计有3万余名两岸宗亲代表参加论坛盛会,带动约20万名台湾民众参与交流,直接或间接促进近600万名台胞回大陆寻根谒祖、续谱联宗。

  今年,论坛围绕“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主题,以“我的家,我的姓”为议题,开展文化论坛、恳亲联谊等系列活动。

  以机制为媒 推动民间交流常态化

  两岸宗亲交流常来常往12年,得益于论坛合作机制的探索,推动两岸民间人文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建立以族谱对接为平台的服务机制是基础。

  从1988年开始,台湾苗栗饶氏宗亲多次组织到龙岩武平县及周边各地寻根,却都无果。直到2011年,通过论坛这一平台,从光泽县饶氏宗亲提供的一份族谱中获得祖源信息,终于圆了寻根之梦,与祖地武平象洞的饶氏实现了同宗同亲的精准对接。

  像饶氏宗亲这样的台湾同胞还有不少。十几年来,族谱展示、查找、对接是论坛的固定项目,服务范围从闽台拓展到闽粤台、闽浙台、闽赣台,乃至海外、港澳,服务宗亲上百万人,帮助他们实现了认祖归宗的夙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两岸共修族谱1万多册,占新修族谱的70%。

  建立学术研究互动和以姓对姓对口交流联谊机制是保障。

  一本厚厚的《蔡襄柯述与海丝之路》近日结集成册,收录了海峡两岸数十名专家学者的40篇论文,由海峡两岸的柯蔡宗亲共同编撰。“从2007年第一届海峡百姓论坛以来,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引导下,在柯蔡委员会的努力下,同胞们先后组团参加了十届论坛,频频进行双向交流,签署了民间交流协议,构建了两岸柯蔡同胞交流的有效载体。”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柯蔡委员会会长蔡干豪说,今年,柯蔡委员会将参与第十一届海峡百姓论坛的协办,组织“蔡襄柯述与海丝之路”分论坛。

  从第一届论坛举办以来,两岸已有近百家姓氏和团体签订了长期交流合作协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从纯民间、不定期逐步走向常态化、机制化合作。

  搭建两岸共同主办、轮流承办的运作机制是关键。

  海峡论坛自举办以来,坚持每年一届,两岸共同举办,闽台两地轮流承办。目前,论坛由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华文化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为指导单位,大陆主办单位有: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台湾主办方有:台湾百姓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台湾武园集团、台湾海外菁英协会、中华武学会。

相关教程

相会海峡百姓论坛 两岸同

带着论文来 带着激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