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4 18:46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是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等方式所获取的关于世界、现象、规律等方面的信息和经验。它不仅包括事实、理论、原理和技能,还涉及价值观、信仰和习俗等更广泛的内容。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思维和行动的指南。 “知识就是力量”可谓家喻户晓,耳听能详。在知识稀缺的传统社会,人们最高追求是“拥有知识”,然而在智力时代,这一传统知识观受到根本挑战。在智力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依然成立,但已被重新定义,概括起来有“四大转变”。即:知识作为共享的资产,不再稀缺,知识获取途径,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知识的特权时代正在向知识的平权时代转变; 学习知识已不再是人类的专利,人类可以学习知识,AI能更深度地学习知识,生产知识也已不再是人类的专属,人类可以创造知识,AI可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生成新知识, 知识的人属性时代正在向知识的人机协同性时代转变;对知识价值已不再单纯追求“拥有知识”,而更加注重如何运用知识和更新知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不再只是应考(应评)、获得考分(评分、加分)、获得文凭(职称、头衔、帽子)、获得学位(职位、地位、官位),而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赋权时代正在向知识的赋能时代转变 ;在AI加持下,隐性知识变得可访问,独特、非共识、少数的知识得到保真和包容,新开启的世界三,让人们可以在无涯的客观知识世界畅游, 知识的分科时代正在向知识的融合时代转变。 “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这个时代大大的重新定义,这需要重新审视和客观理性面对,克服我们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中的不合时宜因素,以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和人力资源基础。(文章较长,全文64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一、知识就是力量的特权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这句格言最初来源于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的著作《On Heresies(论异端)》(1624年)。培根认为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可以使人类掌握更多的能力和影响力。这句格言在后来被广泛引用,并逐渐演变成代表知识的力量和重要性的象征。
在传统观念中,“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即积累知识和持续学习可以让个人变得更有能力、更有影响力,并且有助于实现个人的目标和抱负。在传统社会中,知识的极端性表现在对知识的控制和限制方面。在古代社会,知识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权,只有少数人拥有特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被视为神秘且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情况导致了知识的极端性,即知识不对所有人平等开放,而是被少数人掌握、控制和滥用。

传统观念中的“知识就是力量”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私有性、特权性、统治性、禁忌性等方面。
1.知识的私有性。主要体现在个人或团体对知识的独占和保密上。传统上,许多知识或技能往往是家族传承或师徒相传的,这种传承方式使得知识具有了一种私有性,即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这种私有性不仅保护了知识的独特性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
2.知识的特权性。主要体现在掌握知识的人往往能够因此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在传统社会中,受过教育、掌握知识的人通常被视为精英阶层,他们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更容易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优势地位。这种特权性使得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资本。
3.知识的统治性。主要表现在知识对于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和影响上。传统观念中,知识不仅被视为一种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工具,更被看作是一种规范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力量。掌握知识的人往往能够借助知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