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1 20:2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分析与对策报告》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是幼儿园儿童和教职工成长的土壤,优秀的园所文化能够引领教职工专业成长,能够培育幼儿全面发展,更能推动幼儿园长久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提出了高质量的需求,一所新建幼儿园要想让园所“基树常青”,就必须注重园所特色文化的全面塑造,因此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园所文化,是所有新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命题。
一、园所文化建设的内涵分析
园所文化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所在,新园的创办若仅是园舍的漂亮、设施的一流,无园所文化精神蕴含,就会缺少一种神韵和底气,成为一个漂亮的空壳。它应该成为幼儿园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渗透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为幼儿园的具体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一)幼儿园文化的层次结构。
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从内到外的分布形成了学校文化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是“外表”,制度文化是“骨架”,精神文化是“灵魂”。这样的划分同样适用于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只有牢牢把握园所文化的这四个层次,充分挖掘其价值,使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家长都得到深刻、长远的发展,新建幼儿园才能稳步推进和发展,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在幼教领域中发挥其示范性的作用与影响。
构建园所文化的必要性。
积极向上的园所文化是一所幼儿园保持自身特色、产生持续生命力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就师生而言,幼儿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幼儿、教师身心的健康成长,增强其生命底色,为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就管理而言,幼儿园文化建设能够将幼儿园的运行秩序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立于重要位置,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人士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批的幼儿园也积极地探寻着适合自己幼儿园发展的园所文化。而新建幼儿园犹如一张白纸,园所文化建设没有历史的包袱,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功能。
二、新建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园所文化建设对于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许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由于每个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偏差,使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从前文所提到的幼儿园四个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新建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困难点:
(一)精神文化---文化培育土壤薄弱。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最核心、最深层、最隐性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反映着园所教职工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倡导的办园思想、发展目标、办园特色、核心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等方面,亦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新建幼儿园在文化建设中,历史积淀相对薄弱,可借鉴的精神文化内涵较浅薄,且缺乏一定具有参考性的文化建设规划,文化传承方向所构成的导向文化架构不清晰。建园初期,难以有效地把控适宜本园精神文化发展的“度”之间的关联性,缺乏精神底蕴做支撑,极易构成文化建设无“地基”而架“空中楼阁”的偏差现象。探索实践性不足,难以抓住适宜本园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点”。园所文化理念提炼与表达也有待提高,园所文化发展定位亟待加强。
行为文化---多元主体难成共识。
幼儿园行为文化是幼儿园精神、价值观的折射,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所形成的共同的行为习惯、共同的活动文化。它是园所文化内化过程中最外显、折射面最广泛的动态体现。传承和发扬幼儿园所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来自于幼儿园长期以来的实践活动。对于新建幼儿园来说,幼儿园精神文化不一定被全体成员认同和内化,要达成文化共识,形成积极行为文化,是需要一定时间来沉淀的。新建园教师队伍大多为新招聘的年轻教师,他们虽满怀教育情怀与工作热情,但毕竟缺乏教育经验,专业素质水平不高,成长也需要一定周期,而社会期望高、编制少、待遇低等现实问题,也使教师队伍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园所文化的建设。
制度文化---制度体系尚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