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聚焦·教育强国(一)丨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各地政协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履职,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作出成效。

天津市政协委员:打造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高地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天津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提出中国方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达成“天津共识”,天津25个鲁班工坊擦亮国家职教名片,实施全国首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地方性法规……多年来,天津市积极采纳政协委员调研建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高地取得明显成效。

但委员们的深入思考从未停止。“目前产教融合机制仍不完善,如企业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且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相对单一,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也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同时,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滞后,学生难以学到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王红梅委员建议更好地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部门要指导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协助引进具有企业、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刘树增委员调研发现,目前鉴定培训存在以“考证”为目的,“为考证而培训”问题,许多企业反映,花钱进行员工培训没有达到提高实际工作技能水平的作用。在他看来,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没有标准化的质量考核机制,造成泛泛培训、草草了事的结果。针对当前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不够精细化,专业性欠缺、可操作性不强、不够及时,职业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和教科研平台等短板,他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层次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要建立健全职普融通的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责任与权利,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设立专项督导小组,定期对职普融通试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王富军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记者 张原 李宁馨)

海南省政协: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省的基石,更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程。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推进,以落实海南《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对标对表补短板、促提升,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然而,海南基础教育当前还面临区域、城乡、校际差异,以及人口变动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等现实难题。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海南省委会主委符之冠认为,海南本地师范院校作为培育基础教育师资的支撑力量,要进一步强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切实破除发展的瓶颈问题。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海南本地师范院校破解规划发展、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招引等方面的实际难题,推动海南本地师范院校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更好服务基础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