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聚焦·劳动教育(一)丨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是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临近开学季,本期关注地方政协和政协委员助力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生动实践。

福建省政协委员呼吁——开展劳动教育贵在持之以恒

状元岭下,象峰山前。这一年,从课堂到田园,福建省福州市象峰学校的“开耕节”如期举行。在热火朝天的耕种现场,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绘“春”,二年级的孩子们感受微耕体验,三年级的孩子们进行植物拓染……全程是自然与文化交织的盛宴,亦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别出心裁地打造了一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春秋园,一块块各个年龄段专属的“责任田”承载着对学生们劳动实践的期待,让更多学生投身生态种植,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深厚魅力,为学校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注入了新活力。

“在春秋园中,我们每日都能和学生们一起感受每一株菜苗的成长,体验‘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感悟劳动的光荣与智慧,培养学生们成为‘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时代新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吴远娴说。

“劳动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要从学前班开始对幼儿进行劳动意识培养,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希望建构一套科学的‘五育’融通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自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劳动教育”也一直是省政协委员持续关注的话题。针对如何改善孩子成长中相对薄弱的劳动教育,委员们提出了不少“金点子”。

“尽管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已经推行,劳动教育的实施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百玲建议,进一步在全省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念,鼓励学校老师参与劳动教育学科共同体的构建,持续将学科教学目标与劳动育人有机整合,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不断突破融合课程的重难点、关键点,让“劳动”真正成为一种“教育”。

面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硬件投入不足、缺乏支撑条件等劳动教育困境,福建省政协常委、闽南理工学院副校长许聪海认为,劳动教育的开展贵在持之以恒,要鼓励学校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坚持劳动教育实践性,开发更多劳动研学教育实践项目,并整合家校社劳动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非遗技艺传承等活动,进一步实现劳动育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劳动教育”专区上,这一句醒目的标语令不少委员直呼记忆犹新,在当下的劳动教育场景中仍然熠熠发光。委员们期待,进一步探索“AI﹢劳动教育”,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深度耦合提供更多“新”可能。(记者 王惠兵)

江西省政协委员建言——家校社共解劳动教育这道题

收割水稻的学生们双脚马步弯腰,左手抓过一把水稻,右手握镰刀贴着泥地划过,金黄的稻穗便顺从地倒入臂弯;制作瓷碗的孩子们双手握住旋转的瓷土,使上部呈扁圆涡形,凭双手大拇指徐徐向外拉起喇叭状……在江西,劳动教育已成为多所学校的亮点和特色,通过潜移默化培育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近年来,江西省持续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省政协委员们围绕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深入调研,深度建言,为推动全省学校劳动教育蓬勃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