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6 05:43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第一阶段:距今9000-7000年
上游代表:
(1)贾湖文化。
贾湖文化是以贾湖遗址为代表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类型,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源头,年代距今约9000-7800年,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达颍河、汝河流域。为淮河上游距今约9000-7000年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性遗址。
贾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其七声音阶贾湖骨笛、9000年酿酒技术、成组随葬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动物驯化家养、具有原始形态的栽培梗稻尤为引人注意,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2)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南的一种新石器时期文化,是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年代距今约8500年-7000年,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的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装饰品、陶塑艺术品以及动物遗骨等。为淮河上游距今约9000-7000年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性遗址。
裴李岗文化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发现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过上了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渔猎、养畜、采集为辅的氏族经济生活,同时彻底击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不仅开启了中国新石器考古时代研究方面的一个新领域,并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划分为龙山时代、仰韶时代、裴李岗时代、前裴李岗时代四个阶段,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中游代表:
(1)小山口文化。
小山口文化是以小山口遗址为代表的包含新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距今约8000年。发现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为淮河中游距今约9000-7000年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性遗址。
小山口遗址东部和南部分布有低矮的山丘,西侧为倒流河自南向北流过,遗址西部紧邻萧县,北部靠近江苏省铜山区,处于两省三县(区)交界处。小山口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锛、石刀及石磨盘、磨棒,以及大量骨角器和各种动物骨骼。小山口早期文化是皖北地区带有明显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暂定为“小山口一期文化”。
小山口遗址的文化层厚约3米,地层堆积共分六层,除耕土层外,包括龙山文化(2层、3层)、大汶口文化(第4层)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第5、6层),大汶口文化层较薄,出土器物较少,但器物己较规整并有彩绘陶器。小山口遗址时代早、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包含新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小山口文化为研究淮北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特别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面貌和性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新石器早期文化研究的空白。
下游代表:尚未发现
第二阶段:距今7000-5000年
上游代表:
(1)大河村文化。
大河村文化是仰韶文化周边分布区的文化之一,是新石器时期文化,距今约6800-3500年,在以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为代表遗存的“大河村类型”基础上命名。为淮河上游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性遗址。
包括大河村遗址龙山文化层以前的七期堆积。早先以大河村遗址三、四期文化为代表而命名“大河村类型”,又曾被命名为“秦王寨类型”,也有研究者将郑洛地区一部分较早的遗存命名为“阎村类型”。主要分布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郑州地区,也有学者将豫中、豫北和豫西南的晚于裴李岗文化和早于龙山文化的遗存归入“大河村文化”。典型遗址还有河南省郑州市林山寨、长葛市石固、荥阳市点军台和青台、禹州市谷水河、洛阳市王湾以及汝州市中山寨、洪山庙、大张和阎村等处。房屋建筑技术比较进步,居址平面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三种,既有单体建筑,也有多间连建和套间地面建筑。墓葬多单人仰身一次葬,少见二次葬和多人合葬,部分地区盛行成人瓮棺葬,随葬品不多。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晚期流行轮制技术。纹饰多附加堆纹、方格纹、篮纹和镂孔。彩陶有复彩和白衣彩,图案有弧边三角纹、月牙纹、太阳纹、方格纹、六角星纹。代表性器形有釜形鼎、罐形鼎、小口尖底瓶、大口尖底缸、折腹盆、曲腹盆。工具多石铲、刀、镰和陶刀等。
中游代表:
(1)双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