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4 13:22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一位文学成就甚高、对后世影响甚大的文学家。无论是其强烈艺术魅力还是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都能够激发起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因而柳宗元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下面将简述关于柳宗元研究的一些情况。
一、考据和文献整理
古代文学的研究,考据是一种基本的功夫和必要的工作,它能够为研究活动提供信实可靠的材料。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由于历史的遗忘,有些资料早已湮没无闻,因而对于柳宗元的了解就会受到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竟可能去还原柳宗元这个整体,为柳宗元的文学研究提供材料和背景,一些学者便进行了一些可贵的考证。比如万德敬作《柳宗元与河东裴氏交游考论》认为,“一代文宗柳宗元一生交游广阔。但是,在这些交游之中,有一个向来为世人忽略的视角,那就是柳宗元与河东裴氏家族的交游。据考,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同年、僚友、父执以及国相。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立场、成就与在文学上的地位、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生活情趣等等无疑都对柳宗元产生了漫染、发明和推动的作用。研究柳宗元同裴氏家族的交游无疑对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大有裨益。”[1]又其《柳宗元与裴度交游考论》,“围绕与裴度交游的其他相关人物,如程异、刘禹锡、武元衡、裴增、吴武陵等,可以探析裴度对这些人的态度,从中发掘裴度与柳宗元以及柳宗元同这些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更好地解读柳宗元晚年的政治生命与文学创作。”[2]再如,翟满桂的博士论文《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就着重考辨梳理柳宗元在永州的行踪与事迹,以及柳宗元的家庭关系与交游状况。另外,除了考证柳宗元的生平事迹,研究者们还对其文集作品进行了一些考证和整理,有的还对其文集、诗集等进行校对甚至是笺注;比如,上述的翟文,就有对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情况进行一些考辨。又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柳河东集》和王国安的《柳宗元诗笺释》、中华书局整理的《柳宗元集》、尚永亮和洪迎华的《柳宗元集》等等,主要对柳宗元的作品进行校雠,订讹改错、补漏去衍,并做注释和集评。同时,有些学者致力于研究资料的汇编,提供了前人关于柳宗元的一些论述,如吴文治的《柳宗元资料汇编》从各种史书、诗话、文人别集中摘录了历代文人学者对柳宗元诗文的评价。
二、柳宗元诗文的体裁分类研究
一些研究者将柳宗元的作品按照体裁的不同进行分类,集中研究其某一种体裁的作品。有研究其书信的,如王凤玲《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书信探微》一文,通过研究柳宗元的书信,发现“这些书信多为回信,而非主动致书,其中有着难言的苦衷。因收信人的身份不同,柳书在称谓、叙述的侧重点、语言风格上呈现细微的差异。”[3]有研究其寓言创作的,或着眼于寓言的思想内涵,如马茂洋的《柳宗元寓言的人文思考》认为“柳宗元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观注社会,观注现实,观注人文精神。若用一个传统的话讲,就是‘文以载道’。……古代的‘文以载道’之思想和今天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柳宗元将‘文以明道’之思想贯穿到他的实际创作之中,即通过寓言的方式和方法来表现,更加突出了‘文’、‘道’思想对人们的功谕、劝诫和对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4];或着眼于寓言的艺术特色,如周曙光的《简析柳宗元寓言的风格特色》(《平原大学学报》,2000,03)、卢桂玲的《浅谈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7,03).等等。有研究其尺牍文的,如刘美玉的《柳宗元尺牍文的分期和分类》按照柳宗元的贬谪经历、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的题材等进行分类(《河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有研究其辞赋的,如刘洪仁的《论柳宗元辞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6,02)胡菡的《柳宗元永州辞赋对屈赋与汉赋的继承与发展》(《南都学坛》,2004,06)和蔡云飞《柳宗元与中唐赋坛》(《黑龙江大学学报》,2003,02)三篇文章,把柳宗元的辞赋放到整个文学史背景上进行考察,因此来发现柳宗元的辞赋与前人和时人的关系。有的研究其赞体文,如张志勇《论柳宗元赞体文的精神特质》一文认为柳宗元的赞体文“因作者的道德操守、个性气度、学识涵养等因素而透露出了较强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为‘急生民’、‘欲速其功’的以‘生民’为核的睿识,文简意赅、思辨严谨的客观理性的辩证色彩以及言舒调缓、情激气盛的冷峻典雅这三个方面。”[5]当然研究得最多的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歌,这一类作品研究得较为透彻,且研究的范围比较大,这一点将会穿插在下面的几类研究的描述中。
三、柳宗元诗文的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