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 11:03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近几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问题屡见不鲜,医患关系问题一直困扰者医院管理者、一线医务工作者,甚至是病人,如何解决医患问题、防止纠纷发生、创建和谐就医环境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重点,本文整理了10篇专业的“医患纠纷论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带给大家一些收获。
医患纠纷论文(推荐10篇)之第一篇:医患纠纷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摘要:医患纠纷是由于患者在医院就医期间发生的许多问题导致的一种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外在表现。近年来, 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用经济学原理, 通过经济模型, 分析医患纠纷的经济学内涵, 以此为基础提出医患纠纷的解决方案, 以维护医疗环境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医疗行业的贡献。
关键词:医院,患者,纠纷,经济学
医患纠纷是由于患者在医院就医期间的许多问题导致的一种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外在表现。近年来, 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困扰医院发展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 或者更广泛地说, 医学团体和社会, 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1]。现在, 这种关系在相互依存中加入了杂音, 成为不和谐的表现。
医患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医学因疾病而发展, 医生因患者而生、而长, 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 没有医生的帮助, 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因而, 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中最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一。但如今, 医患关系却越来越紧张。据调查, 全国有7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7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的情况;61%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后, 患者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情况。医患关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不正常现象[2]。正因为如此, 医患关系才为大家所关注, 才需要我们着力去解决。
客观地看, 医院是一种敏感、高风险行业, 医护人员因其岗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而承担了人命关天的责任, 面临着因突发事件累及人命的风险[3]。本文用经济学原理, 通过经济模型, 分析医患纠纷的经济学内涵, 以此为基础提出医患纠纷的解决方案, 以维护医疗环境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医疗行业的贡献[4]。
1 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结果的经济学分析
一般地说, 医患纠纷有三方当事人:患者、医院、医院上级管理机关。其中患者与医院的关系最为紧密, 也是纠纷的直接当事人。上级管理机关因其与医院的管理关系而天然具有相关连带责任。在纠纷发生之前, 医院与患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关系, 二者此时形成了一种事实的契约关系。作为“社会人”的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结为相互关联体。在医治过程中或结束后, 由于各种原因, 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 发生医疗纠纷后, 医者成为被告, 患者成为受害者, 进而成为原告, 二者转变为纯粹的“经济人”, 相互间的关系由契约关系转型为对立面, 成为并按“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完成着医患纠纷的所有程序[5]。
1.1 纠纷产生的原因
医患产生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医方的因素, 也有患方的因素, 同时也存在医院上级管理机关的因素, 应予以综合分析。
1.1.1 医方因素
第一、我国的医疗行业投入失衡, 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都市, 农村卫生机构条件简陋, 水平不高, 群众信任度差[6]。有些三甲医院设计门诊量为每天3000人次, 而实际每天接诊患者10 000多人次, 这就意味着医生多出3倍的工作量, 也意味着就诊患者的实际就诊时间减少了2/3。这样的结果导致小医院医生经验缺乏, 进步慢, 水平难以提高, 难以使患者产生信任感。群众对大医院的信任度很高、寄予过高的期望值, 有些大医院对疏导工作重视不足, 使个别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如等待时间长、心中的疑问不能得到充分的回答等问题, 会产生不满情绪和不冷静的情况, 加之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和预后存在着不确定性, 医患沟通存在一些地缘或专业的障碍, 信息不对称, 由此引发的矛盾激化后, 就会成为医患冲突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