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5 04:4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为反映中国历史学研究前沿,构建权威、科学、公正的历史学评价体系,引领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自2020年开始推出年度报告《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旨在梳理研究进展、盘点研究热点、评选优秀论著。通过专家推荐、大数据采集、课题组筛选、问卷调查、专家审定等程序,我们评选出2022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五部优秀著作和十篇优秀论文。优秀论文排名不分先后。
一
点评专家:金民卿(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创造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历史。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重大成果,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成功奥秘,是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该文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为分析对象,不是一般性地简单阐述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什么,而是聚焦于这些理论创造成果为何形成、如何形成的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分析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生成逻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中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理论斗争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厚度、哲学深度和时代高度。
二
点评专家:袁广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该文透过物质性理论来考察早期中国社会的权力演化,由近及远,充分论述了中国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和玉石时代的起源及其权力形态,揭示出物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利用考古材料建立有关早期中国历史的认识。作者将迈克尔·曼提出的四种权力来源放到历史进程中考察,由此更加系统地阐释早期中国社会权力复杂化的过程。“玉石时代”重在政治维度的社会权力,“青铜时代”重在军事维度的社会权力,“铁器时代”重在经济维度的社会权力;再进一步说,儒家的兴起则重在意识形态维度的社会权力。这样的划分角度新颖,为贯通早期中国历史、认识中国文明起源进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与《越绝书》中石、玉、青铜和铁四个时代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文还注意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相比,以“玉石时代”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具有独特性,并且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后世的文明形态。总之,该文从物质文化与社会权力演化角度理解中国文明,实现了对文明含义更为充分的把握,是中国考古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文章结构宏大,视角新颖,丰富了从考古学角度整体考察早期中国历史的途径,值得推荐。
三
点评专家: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制度史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础性课题,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古代制度研究往往过于侧重对制度条文及其价值意义的论述,呈现简单化状态。2001年,邓小南教授《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一文,首先提出“活”的制度史研究理念,为制度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时隔20年,《再谈走向“活”的制度史》一文,进一步结合具体的历史研究,对制度的特质和制度史的研究意义进行阐发。文章一方面围绕“死”功夫与“活”历史、“史无定法”与“史有定法”以及“内史”与“外史”这三组概念,讨论制度研究的理路与意旨;另一方面从“运作”这一视角,阐述制度在政治领域中的重要分量及其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结合历史上具体制度,集中对制度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意义作了深入解析。文章还强调了观察制度的现实运行及人的活动,对于“活”的制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体现了中国历史学者对“制度”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及其对制度文化和政治文明的深入思考,颇具启发意义。
四
点评专家:朱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