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4 21:04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AR技术赋能设计教育创新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科技层出不穷,并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更是在高等教学实践运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作为将虚拟信息和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科学技术,AR技术能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科技力量,从而驱动思维转化创新,在高校设计专业中大放异彩。鲁迅美术学院作为全国八大美院之一,在近年来的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入AR技术,赋能设计教育,革新了教育理念、转变了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将AR技术作为设计教育创新引擎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AR技术凭借强大的交互性和立体沉浸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更多可能。鲁迅美术学院早在几年前就敏锐洞察到这一点,并着手研究AR技术在设计教育中的运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AR实验室,购买和研发软硬件设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场所。积极寻求同相关科技企业的联合,在带动师生感受前沿科技的同时,将最新的知识、概念引进课堂,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学院针对传统设计课程中学生只能通过二维图像进行学习与创作、无法感受画面中元素的纵深感这一问题,鼓励并引导教师利用AR技术开展设计教学,让学生对景物的空间透视以及视觉感受有着进一步地了解;让学生可以用虚拟的设计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之中,360度去观察调整设计画面,继而使设计更具立体感、冲击感。学院在产品设计课程中使用AR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产品的建模。在AR技术使用过程中,学生可手势实现产品的转动、放大、缩小以及拆分等,能够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具体的功能,进一步把控对产品的细节,拥有更多的尝试以及创意思维。
有同学在参与课程的时候这样说,“通过AR技术,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这让我更有信心去尝试新的创意。”
基于AR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AR技术的优势,鲁迅美术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学院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系统地教授A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引导学生将AR技术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
学院教师在《AR技术与设计应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两大部分讲述AR技术。在基础理论教学环节,教师给学生讲解AR技术的原理,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项目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开展项目设计、开发等工作,运用AR技术实现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的改观,指导学生掌握AR技术,并运用AR技术提高作品设计新颖程度,使学生更加了解、熟悉AR技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
学院教师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AR技术进行虚拟现实场景建立,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室内空间以及室外的场景当中去完成方案的预设,并进行模拟、调试以及效果的优化。
学院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使用AR技术制作出新型的交互式海报以及宣传册等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提升,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制作出的产品更加新颖、更加具备吸引力。
实践探索从课堂向社会延伸
通过实践验证,教学成果是检验教书育人成效的最好方法之一。鲁迅美术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创设实践条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AR技术去完成具体项目。
学院与许多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方便,让其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企业商业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和AR技术结合,产出更具商业价值的作品。例如,学院携手科技公司推出新力作——智能穿戴新品宣传海报。学生团队采用AR技术,在海报上嵌入虚拟产品模型及场景,让每位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即可看到产品的三维展示效果与使用过程。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并将AR技术运用到比赛中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荣获数字艺术表现国赛一等奖、分赛区一等奖的作品《两相·荷》。通过基础图形运用Midjourney进行再组合产出海报,提取部分特征绘制IP形象,利用闻香装置以及IP形象的AR扫码实现动态影像陪伴,通过交互AR来提供情感交流价值;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米兰设计周,非命题赛道国赛一等奖作品《青莲》通过融入AR效果与其他敦煌元素,赋予了产品新的生机与活力;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十一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设计大赛,信息设计类铜奖作品《非理性切片》,立足可视化的多种表达形式,结合AR技术呈现多维度的非线性叙事方法,如正视视角的动态海报(360度旋转)、切片图(解构整体)、AR信息模型等,让观者在有更好互动的基础上,能够多角度更清晰地接收信息、拓展信息观察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