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很多人表示不了解,没听过,认为这是个冷门专业。的确这个专业在工科专业中属于比较冷门的,在工科中专业分数也是比较低的。但是仍然推荐大家报考,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所有的人每天必须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吃饭,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下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怎么样?好就业吗?以及就业岗位有哪些?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怎么样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比较不错。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日益关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食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毕业生可在食品企业、科研机构、质量监督部门、食品检验机构等领域就业,也可在食品贸易、市场营销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
就业方向主要是食品企业、科研机构、质量监督部门以及食品检验机构。从事的职业有食品工艺师、食品研发工程师、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检验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什么大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门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旨在培养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主要学习的专业内容有:《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发酵工程》、《食品发酵工艺学》、《食品工艺设计》、《果蔬产品工艺学》、《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等。
2025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根据校友会2025最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可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是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以及河南工业大学。以下是院校具体排名:
档次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办学层次 A++ 1 华南理工大学 7★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1 江南大学 7★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3 河南工业大学 6★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3 齐鲁工业大学 6★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3 中国农业大学 6★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6 南昌大学 6★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6 武汉轻工大学 6★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A+ 8 安徽农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北京工商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大连工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河南科技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昆明理工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南京林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南京农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宁波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青岛农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陕西科技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上海海洋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天津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天津科技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西南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郑州轻工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中国海洋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5 湖北工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5 上海交通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5 浙江工商大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B++ 28 安徽工程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北京林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长沙理工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大连海洋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东北林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东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福建农林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福州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甘肃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广东海洋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哈尔滨商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合肥工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河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河南科技学院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河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湖北文理学院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湖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华东理工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华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华中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吉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集美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江苏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江西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内蒙古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南京财经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宁夏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齐齐哈尔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青海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山东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山西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上海理工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沈阳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四川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四川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天津商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西华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新疆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浙江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浙江海洋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浙江农林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北方民族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渤海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成都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大连理工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广东工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广州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贵州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海南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河北科技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湖北民族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吉林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吉首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暨南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江苏海洋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南京工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南京师范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山东理工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山西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上海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石河子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天津农学院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西北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西南民族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湘潭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延边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云南农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浙江工业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2 重庆工商大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02 安徽工业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北京联合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北京农学院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长春工业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广西科技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黄冈师范学院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锦州医科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兰州理工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鲁东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闽南师范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山西师范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02 西南林业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安徽师范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北华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长春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长江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大连民族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东莞理工学院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广西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广西中医药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河北经贸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湖北师范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吉林财经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辽宁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临沂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内蒙古工业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内蒙古民族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青岛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陕西师范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深圳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沈阳师范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四川轻化工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塔里木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西北民族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西藏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西藏农牧学院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西南科技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新疆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烟台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扬州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云南中医药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4 浙江科技大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1、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