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20:27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如何提升学生党支部党员队伍素质,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把党组织温暖传导到神经末梢,是高校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委顺应网络发展趋势,抢占新媒体阵地,探索推进“党建+互联网”模式,依托网络平台联系服务学生和锻炼提高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服务实践中培养党员模范和先进典型。
一、背景与起因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运用最频繁的媒介之一,成为高校学生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获取信息、互动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微信、微博、QQ空间等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的温度计、心理状态的晴雨表,这为学校掌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务工作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中,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成效,从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学院发展速度快,存在着学生规模大、班级人数多、“3+1”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特点。现有在校生近2500人,60个班集体,三地办学,学生最后一年整班建制到北京或者深圳一家软件企业进行实训就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若在学生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就要求学院必须借助于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提高思想引导、维护稳定、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学生精细化管理全覆盖。
二、做法和措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按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指导思想,软件学院党委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创建一个阵地、建设一支队伍、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套机制。
1、创建一条“线上”阵地链。学院坚持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依托“线上”优势,创建一条“微信—微博—QQ软件之声”三位一体全方位的“线上”阵地链,成立新媒体部,负责策划运营,粉丝覆盖全院学生。学院对阵地链中的微信、微博、QQ软件之声三个微平台的定位不同,对官方微信的定位是:反映学院动态、提供资讯信息、收集意见建议;对微博的定位是:发布消息公告、展示微言大义、树立学院形象;对软件之声的定位是:传递主流声音、凝聚公众共识、传播正面力量。三位一体的阵地链的打造,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共同发力,展开攻势,形成链条效应,主动占领学生头脑,提高点击率;推进信息公开,传递主流声音,宣传工作动态,收集意见建议,接受问题咨询,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关系。
2、建设一支“骨干”队伍。以学生党员为骨干成立了一支网络服务队伍,明确学生网络志愿者的职责。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志愿者的作用,收集网络公众平台信息,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主动承担网络宣传员义务,广泛宣传学院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宣传学院学校的办学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认真履行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职责;四是积极扮演网络办事员角色,对普通学生在网络上提出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学生党员提供线下微服务,比如上门帮助、心理陪同、学习结对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
3、营造一种“润物”氛围。学院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网络信息办公会,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真正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思想引导“润物细无声”,于无形中引导学生,疏导学生疑惑,规范学生言行,营造网络育人氛围。
4、制定一套“标配”考核制度。对照党员义务和权利、学院对党员的考核办法,并根据“网络志愿者”岗位职责,对党员制定“标配”的考核机制。一是对党员履行岗位职责逐条考核,查看工作记录本,对照检查,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每个学生党员要进行认真总结,支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述职,评选出优秀的网络文明志愿者;对学生党员上岗履责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对于履职效果差的取消预备期或进行党内处分;二是将预备党员履行网络文明引导纳入预备党员转正的重要参考要素;三是要求党员做好评论效果分析报告。每个党员每学期要要向学院提交工作分析报告,将每个党员的文明引导效果评估情况纳入评优考核中。
三、成效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