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6:4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其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为通信、电子、自动化、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广泛的参考,该学科水平的高低反应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在现代信号传输方面,传统的点到点窄带传输非协作式传输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如物物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等。基于网状网的协作式宽带传输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是无线通信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异构网络体系架构、海量终端、协作式传输等。在现代信号处理方面,传统的基于高斯、平稳、线性、时不变、最小相位等假设的经典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其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和随之而来的复杂情形,基于非高斯、非平稳、非线性、时变、非最小相位等假设的分析方法将成为现代信号处理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除此之外,理论与实用研究的同步进行,使得信号与信息处理成为交叉学科研究最为集中的领域。
重庆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与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同时成立,经过研究所人员长期的不懈努力,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已经成为我国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凝聚了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队伍,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国际上知名教授、重庆市信息制造业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庆市百人计划等;所长曾孝平教授先后担任了工信部“我国开展民用航空机载移动通信业务的可行性及其监管问题的研究”评审组组长,中欧政府间航空科技合作项目“绿色航空国际网络GRAIN2-KGT4-航空宽带移动通信组网及关键技术”中方负责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杨先一教授曾获加拿大Guelph大学校长杰出教授奖,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和重庆市第五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
重庆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涵盖以下五个主要研究方向:空间信息网、智能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车联网与汽车电子、窄带蜂窝物联网、空间遥感信息处理。现有教授7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外籍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重庆市百人计划1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2人)、副教授7人;20人皆为博士且有12人有国外留学经历,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分布合理,与国际上多个知名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14年6月为止,团队学术骨干先后承担了30多项国际、国内和地方重大与重点研究项目,获部省级奖励5项,获国家授权专利30项(其中11项已转让生产),出版国内外专著/教材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71篇(其中近5年来共98篇,SCI一区论文7篇,二区17篇,三区23篇,四区51篇),EI收录20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总经费达25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