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英语 >
动物科学学院及专业简介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创建于1956年,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教授29人,副教授27人,讲师32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次,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农业部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贵州省省管专家Ⅰ类人才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Ⅱ类人才6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人,贵州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创新人才团队4个、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

学院拥有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和草学4个一级学科,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中心及平台7个,省级基地及技术体系5个,实验场3个。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获省科技进步15项,省自然科学奖5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获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2件;出版专著16部、统编教材17部,编著4部、译著2部、科普及工具书15部,制定行业及地方标准1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 兴学育人”。2021年,就业率98.01%,升学率55.22%;2022年就业率96.30%,升学率68.98%。建院以来,先后培养了本科生近10000名、研究生2000余名,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专业介绍 

动物科学专业简介

动物科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由原贵州农学院畜牧专业发展而来,2019年入选首批动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现有教职员工28人,其中教育部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管专家2人、省“百”层次人才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1人,博士学位人数占90%以上。目前,本专业拥有高原山地畜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贵州省畜牧学特色重点学科,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动物育种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专业实验室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价值4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具备科研猪场、鸡场等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19项,总经费5800余万元。以贵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法国、德国、新西兰、泰国、乌克兰、韩国等10多个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与大北农、温氏、新希望、江苏立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

1.基本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围绕畜牧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培养德才兼备、情怀高尚、责任感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现代动物生产研究、开发、管理和服务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热爱动物科学专业,了解畜牧业生产与畜牧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系统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健康养殖、现代畜牧企业管理、畜产品研发与营销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动物生产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动物科学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畜牧生产、技术推广及管理等工作,符合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类

1.学科门类:农学(09)

2.专业类:动物生产类(0903)

核心课程

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猪生产学、禽生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学

学制:4年

最低毕业学分:170+9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毕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