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英语 >
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

“国际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成功举办

 

面对未来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教育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之一,正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和创新机遇,对教师教育创新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演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领域。

2023年9月23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主题聚焦于“国际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论坛旨在全球视野下审视教师教育发展,为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师教育提供深刻思考,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提供重要参考。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德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日本和中国等数十名著名大学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和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等重要议题。

线下领导和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方征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进行开幕致辞。李盛兵教授向出席的各位嘉宾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李盛兵教授指出,国际化和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增进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促进友好关系的构建,而且还在各国教育和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两大趋势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为教师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次论坛的召开,将为教师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宝贵的机会,帮助推动教师教育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李盛兵院长致辞

 

方征教授主持 

论坛上午场的报告共有6位专家学者发言。

上午论坛嘉宾合影

 

陈思宇副教授                                                            林姬佺副教授


第一组报告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思宇副教授主持。来自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的许美德教授,充分汲取了中国李秉德、鲁洁和叶澜等备受尊敬的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在师范教育领域引领未来的思考,强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原则来审视师范教育的前景。她主张采取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法,深刻反思师范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于泽元教授提出中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需要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强调“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整合零散的知识、现象和信息,构建认知模型,以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指出“概念”的范围是指教师所掌握的概念所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概念的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视野和认知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观念,实施有意义的大概念教学,以深化和拓展所学知识,强化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关联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院的布鲁斯·富勒教授从学生学习和教学选择的角度,提出改进师范教育的新思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是否采用严格的管理或温和的引导”,同时教师需要在“是否成为具有认知灵活性的创新型教师或传授知识的传统型教师”之间做出选择。面对这些争议,布鲁斯·富勒教授建议师范教育者和师范大学进行改革。他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对他们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呼吁学校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化目标来设计教师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