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英语 >
南大文科这两年:周晓虹留下了,杜骏飞离开了

 

  2020年暑期,又逢高校人事转会高峰期。

  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这两所华东名校围绕文科人才的“争夺战”也还在继续。

  澎湃新闻记者7月14日报道:新闻传播学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执行院长杜骏飞已全职加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杜骏飞教授本人则对此事尚无回应。

  另外,杜骏飞已入选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杜骏飞此前为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去年4月卸任。

  杜骏飞从南大转会浙大,引发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对南京大学文科人才储备的关注。

  两年之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社会学家周晓虹拟转会浙大文科资深教授的消息传出后引发轩然大波。其后,经过南大多方面的工作,周晓虹最终放弃转会浙大,选择担任南大文科资深教授。

  第四轮学科评估遇挫

  2017年12月,澎湃新闻独家报道了周晓虹即将加盟浙江大学的消息。舆论当时在惊讶于浙大大手笔引援的同时,也惋惜于南大文科领域的人才流失。

  就在报道刊发次月,2018年首个工作日上午,南京大学党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暴露出的问题。2017年12月28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南京大学3个学科获得A+,11个学科获得A,7个学科获得A-,虽然A类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六,但A+学科总数排名第十七位。

  具体到文科,南大文科共有17个学科参评,虽然全部在B+层次以上,但南京大学此前引以为傲的哲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均未拿到A+,仅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学科拿到A+。

  这样一份不尽如人意“成绩单”,也让南大这所老牌名校陷入舆论风波。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30日,时任南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的杜骏飞曾通过个人微信公号“杜课”回应如何看待南大“评估风波”?杜骏飞坦言,有人说南大遭遇“断崖式”下跌,连隔壁高校也调侃南大成了南京第三。对于这一沉重话题甚至尖锐批评,既要客观看待,又要敢于面对。

  杜骏飞还表示,南大人可以从阶段性的得失成败中,努力找出系统性的成因。在所有主客观因素中,首先查找自身不足,特别是战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缺失。

  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当时也刊文表示:本轮评估结果公布后,我校A+学科总数与兄弟高校相比偏少、部分传统学科未能保持原有优势等问题,引发了学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广泛关注。对此,学校党委诚挚感谢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对学校办学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诚恳接受师生校友“爱之深责之切”的批评与建议,也充分认识到办学治校重任在肩、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会认为,本次学科评估结果中呈现出的问题虽然集中于A+学科偏少,但也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当下学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危机与挑战,深刻揭示了学校在办学思路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反思和调整的问题。对此,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会决定,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相关学科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处、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共同参加的不同层级的学科分析会议,并将今年联席会议寒假工作研讨的主题聚焦学科建设,分析针对本次评估中出现的问题逐个剖析原因,认真查找学科建设、办学思路和学校管理中所存在的深层次短板,积极调整不适应“双一流”建设新形势的结构性问题,努力化解不利于学科发展的消极因素,尊重学科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对标最领先的前沿学科,争取彻底扭转一流学科建设的不利局面。

  2018年1月12日,南京大学十五个文科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等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南京大学文科学科建设,共同研讨南大文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各文科院系负责人先后发言,大家建议:面对发展态势和竞争压力,要进一步尊重文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人力和资金资源配置等方面,拓展文科队伍建设的通道,拓宽和优化青年教师的成长空间,提高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的自主权,实施文科科研的分类多元评价机制,以补短板、争金牌、抓队伍、出成果为重点,同心协力,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