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英语 >
深圳推出“20+8”产业政策一年后,如何影响高校招生新趋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大学摘10万斤荔枝请全校师生免费吃”“在大学造赛车是种什么体验”……纵观近期深圳的微博同城热搜榜,总少不了高校的身影。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深圳高校陆续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为吸引考生报考使出浑身解数。

  其中,深圳大学为考生和家长赠送荔枝,寓意考生经过努力都能得偿所愿、收获果实;“升本”后首次亮相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考生发放午餐券,沉浸式体验校园美食;深圳技术大学则主打“科技范儿”,学生自制的机器人、无人机、赛车等悉数亮相,智慧教室里的纳米墙、一体机、吊麦、电动升降讲台等“黑科技”引来赞叹无数。

  随着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陆续放榜,考生们即将迎来志愿填报的关键环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多场开放日宣讲活动发现,深圳各高校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例如,深圳技术大学计划招生4000人,较去年增加600人,增幅较为突出;深圳大学招生规模有所收缩,由去年的7210人调整至约7000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首批6个本科专业计划招生200人,86个专科专业计划招收12000人,较去年(10700人)增幅达到12%。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重要政策文件,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

  一年过去了,随招生计划共同发布的,是各高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设的一批新专业。

  例如,深圳大学新增智能建造、智慧交通2个专业;深圳技术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生物制药等6个专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增智能互联网络技术、智能建造技术、体育艺术表演3个专业等。

  招生规模有增有缩 关注热度不减

  “孩子想考‘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如果成绩达标,我们十分乐意报考深大。”6月24日,深圳大学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来自东莞的考生家长王先生向记者表示。

  当日,深圳大学接待了全国各省市的数万名考生和家长,官方视频号、B站等平台线上直播累计120余万人次观看,受关注度可见一斑。

  作为深圳本土老牌高校,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超4.3万人,在校生规模居全市之首。2020年、2021年、2022年该校本科招生总计划分别为6750人、6950人、7210人,呈逐年增加趋势。

  今年,深圳大学本科招生规模有所收缩,总计划拟为7000人。其中,广东省内总计划5169人;广东省外总计划1549人,省外生源占比22.1%,较去年提升0.6%;其他类计划282人。

  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今年计划面向24个省(区、市)招生约1300人,与去年(1290人)基本持平,报考热度则持续攀升。

  据了解,南科大已连续12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选拔学生,建立了以学生高考成绩(60%)、高校自主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成绩(10%)为根据的“631”综合评价录取体系。

  日前,南科大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能力测试机试开考,全国网上报名考生超5.8万人,最终参加能力测试考生近2万名,均创历史新高。

  “研究技术不代表是低水平,也可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卡脖子’。从德国等发达国家产业成功的经验来看,‘技术大学’实际上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石、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培养卓越公司的摇篮、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深圳技术大学同样于6月24日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共接待6500余名考生和家长。校长阮双琛在宣讲会上提到,这所建校于2016年的年轻大学,可能因校名带“技术”二字而引发误解。

  实际上,该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广东物理类录取线均列广东本土高校前十。

  记者梳理发现,深圳技术大学自建校以来,招生规模连年扩大,2020年、2021年、2022年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1600人、2865人、3400人,招生省份也不断扩容。今年,该校计划面向广东、黑龙江、辽宁等23个省份招生,规模达到4000人,增幅达17.6%。

  近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本”的消息受到各界关注。经教育部批准,深职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数字动画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共招200人,均为广东省内招生。

  同时,该校有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6个,计划招收12000人,较去年(10700人)增幅达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