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1 23:07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一、学院及专业优势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本培训项目立足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民商事法律上的师资优势和专业优势,专门面向律师开设,系统讲解民法典以及民法典有关的法律实务前沿,为律师学好、用好民法典等民商事法律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体系强调实务特色,突出前沿性,为律师专业成长提供系统学习机会,为律师进阶之路提供坚实而有效的助力。
(一)品牌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法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部2004、2009、2012、2017年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或A+。中国人民大学和法学学科分别进入了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汇集了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民商法学者,参与了从《民法通则》到《民法典》以来国家所有的重要民商事立法及司法解释起草论证工作,数位教授多次为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等集体学习进行专题讲座。
(二)权威师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法学家继续发挥着重要影响,更有一大批学术功底扎实,已在全国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老中青学者结构合理、人才辈出,在全国享有盛誉,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科是参与最多、贡献最卓著的学术单位,民商法师资团队是全国当之无愧的民商法“梦之队”,曾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北京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职课程培训班授课教师均为授课效果好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骨干教师和国内知名学者。
培训班主要师资(根据需要作相应调整,并将延请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院、其他高校的相关专家讲授部分课程):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北京市委市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荣获首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百场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最佳宣讲奖”等荣誉。曾为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法制讲座。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人格权编、合同编召集人。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宪法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