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英语 >
央行牽頭首單區塊鏈融資業務落地深圳

 

 醞釀了近兩個月後,央行牽頭推動的國內首單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供應鏈金融的試點業務近日落地深圳,僅僅20分鐘就幫助一家企業獲取貸款,效率提高的同時成本也有所下降。切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支援實體經濟提供了又一重要渠道。

 這僅僅是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在深圳上線試運行後的一次初體驗,記者了解到,該平台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共同推動、協調和組織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致力於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圈。

供應鏈融資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此次在深圳落地的供應鏈融資是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的項目一期業務,建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底層平台,在平台上可進行包括應收賬款貿易融資等多種場景的貿易和融資活動。試運行現場,比亞迪的一個供應商向平台一家銀行提出貸款申請,資料齊全的情況下,這筆融資業務在20分鐘就完成了,效率極大提升,成本也有實質性下降。

 供應鏈金融是貿易金融的一種,是貿易金融的獲客渠道。主要基於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即“1+N”模式,借用核心企業的増信,銀行據此給更多上下遊中小微企業放款。有數據顯示,非金融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在2017年達到16萬億規模,市場空間廣闊,如果能夠據此做供應鏈金融,就能解決很多中小微企業融資。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李爽向記者透露,事實上,平台上線之前,各家機構預設很多場景,最後選擇了供應鏈金融。原因在於業務輻射面夠大,客戶群融資需求多,能切實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國策。比如試點核心企業比亞迪,上遊供應商和下遊經銷商鏈條企業非常之多,一級供應商就有一萬多個,由此產生很大的信貸需求。

 “比亞迪的供應商形成一筆應收賬款後,需要自己墊款,很可能去銀行融資。如果資質較差,就很難從銀行獲取授信;即使資質夠了,傳統模式需要銀行線下審查,更多靠人、貨、倉單,資訊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很難得到保障,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防範水平是比較低的,企業最終能夠獲取到的融資成本也會比較高。這就形成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副總裁許紅輝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而在平台上,企業獲取融資的難度和價格均有下降,比如傳統模式下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可能在年化7%~8%,藉助平台區塊鏈技術,融資成本可能降至6%,甚至5.5%。

多方資訊校驗,增強銀企互信

 如今,銀行既要避免對大企業“過度授信”,又對中小微企業有著普惠金融要求,但與中小微企業之間又存在著“天然屏障”。畢竟,有別於大型企業,多數中小微企業缺乏信用記錄,對於銀行來說風險比較高,風控會有難度。不過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的搭建,讓銀行與企業溝通更加順暢,進而能夠批量化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中,招商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侯偉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何跟核心企業確認交易的真實性以及唯一性也是個難題,比如比亞迪有上萬個供應商,如果是給其中一些企業做融資,需要通過比亞迪提供確認證明,核心企業工作量會非常大,對於部分上下遊企業的融資需求愛莫能助,或者只提供企業名單,至於真實性讓銀行自行查驗。如此以來,能覆蓋到的客戶很少,無法真正解決融資問題。

 “從銀行角度,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是傳統貿易融資業務中的主要難點之一,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可以有效提升真實性審核的有效性,並防止重複融資的發生。”渣打中國華南區總經理兼深圳分行行長吳乃莘向表示,一家企業可能以同一筆應收帳款為擔保,惡意地從不同金融機構獲得多筆貸款;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由於各家銀行在資訊共用方面的局限性,上述惡意融資行為無法從根本上得以杜絕。而區塊鏈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交易資訊的透明和不可篡改,當企業用某一筆貿易在一家銀行獲得融資後,這一筆交易就被記錄在區塊鏈平台上,它就不可能憑藉同一筆貿易從另外一家銀行獲得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