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23:40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2023 年 10 月 11-13 日
地点
西安
官网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KTDH2023.html
(点击 " 阅读原文 " 直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信息技术产业现已进入空天信息时代。空天信息产业是迈入全互联时代涌现的前沿新兴信息产业形态,也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转型的重要产业,更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线的重要基础设施。空天信息产业是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的新阶段。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为代表的太空领域是空天信息产业重点方向。
为了推动建设海陆空天有机结合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化联动发展 , 打造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空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拟于 10 月 11-13 日在西安举办 " 中国(西安)空天信息技术与产业大会暨第三届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大会 " 会议将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平台创新展开交流。本次会议公开非密。
《电子与信息学报》作为大会合作期刊,诚邀您报名参会!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空天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筹)
陕西省军民融合信息中心
联办单位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支持单位 ( 更新中 )
西安市飞行器光学成像与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空间敏感器光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间精密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会主席
江碧涛院士(中国工程院)
段宝岩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会共主席
郝 跃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尹 浩院士(中国科学院)
何 友院士(海军航空大学)
陆建华院士(中国科学院)
余少华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周志成院士(中国工程院)
王沙飞院士(军事科学院)
曹喜滨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 平院士(北京邮电大学)
于登云院士(中国科学院)
张宏科院士(北京交通大学)
大会执行主席
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
付 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陈占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胡炳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音序)
王 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王 宇(中国科学院空天创新研究院)
赵艳彬(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议题方向
1
空间全光时空基准与信息一体化网络专题
时空基准在海陆空天信息空间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针对新一代空间时空基准的发展需求,美国提出 " 基于光链路的时空参考 ",欧洲提出 "Kepler 第三代 GNSS" 等概念,为了探讨凝练空间时频信息一体化、全光频时空基准网络方面的相关问题,挖掘前沿创新技术,为我国优化构建海陆空天有机结合一体化信息空间,推动信息化联动发展提供建议,特组织本专题。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相对论框架下 ps 级全网同步模型;全光时空基准与信息一体化网络架构及参数体系;星座设计与卫星配置;空间光学频率基准;星间激光链路;天基自主维持时间基准与系统时;精确定轨;天基自主维持空间基准;光频梳与导航信号生成;新型应用模式;硅基集成与低 SWoP 空天信息光电子器件等。
专题主席(音序):
专题共主席(音序):
刘迎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迪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甘庆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齐朝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专题秘书(音序):
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报告 ( 更新中):
谢 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地月空间时空基准和精密测量
李语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月球激光测距
廖石龙(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面向 Gaia-CRF4:光学天球参考架的构建、发展与展望
陈迪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空间超稳光学频率基准技术
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集成微腔光频梳及应用
于笑楠(长春理工大学)- 多节点激光动态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外场试验
折胜飞(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空间激光通信用耐辐照稀土掺杂光纤的研究
李星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低轨导航增强:机遇与挑战
蔡志鸣(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关键技术进展
王小亚(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地球辐射压模型精化及其对 SLR 精密定轨的影响
杨旭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用 VLBI 和 iGMAS 联测世界时 UT1
甘庆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空间碎片环境与低轨大型星座安全运行问题
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空间全光时空基准与信息一体化网络初步框架
2
大规模星座智能化网络和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