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空中发生特情会不会选择跳伞?这是中国试飞员的答案

发布于:2023-07-24 20:58    阅读次数:

原标题:一代代试飞员用青春热血,划出一道道壮美航迹

——挑战极限 逐梦云端(强军一线)

试飞员们与战机。

杨 军摄(人民视觉)

试飞员雷强准备驾机升空。

空军某试飞部队供图

试飞员李吉宽在参加珠海航展。

空军某试飞部队供图

飞机准备参加试验任务。

杨 军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71年来,空军试飞部队矢志奋战在民族航空装备建设最前沿,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试飞新路。试飞员们依靠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过硬的飞行驾驶技术,不断突破极限获取试飞边界数据,参与新型机设计,攻克一大批尖端技术,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万米云端之上,从容镇静、带机迫降,生死8分钟上演惊天一落。他,是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

巨大的轮胎腾空离地,驾驶战机在距离跑道1米左右的高度平飘数百米,之后稳稳着陆。他,是运—20首席试飞员邓友明;

安全飞行3150小时,试飞26种机型,创造国内试飞史上10多个极限课目第一。他,是“英雄试飞员”李中华;

…………

蓝天试剑,挑战极限。在人民空军的建制序列里,有这样一支使命光荣、任务特殊的队伍——空军试飞部队。

1952年,空军试飞部队在沈阳组建。71年来,一代代试飞员矢志奋战在民族航空装备建设最前沿,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在蓝天之上划出了一道道壮美航迹。

“只要有一线机会,我都要想办法把飞机飞回去”

从战机诞生之日起,试飞就一直伴随着战机成长。

试飞,是在真实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和产品试验的过程。试验对象是各种各样的飞行器,比如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以及专用试验研究机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专家张健介绍,试飞员飞的飞机、测试的武器,没定型、没先例,而且必须飞出高风险、高精度、高难度,从而验证拓展飞机性能的极限。

广袤天空,浩瀚无际,战机有着严格的飞行限制和安全边界,也就是常说的“飞行包线”。试飞员魏红伟介绍,越过“飞行包线”,战机可能会发生操作失控、发动机停车等故障问题。比如,飞行速度多小,战机会因升力不足而无法操纵;飞行速度多大,战机结构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坏……试飞目的就是要在各种极限条件下验证和确定各类“飞行包线”,为新型机填上各项性能参数,给战机画上一道道“红线”。

“我们多担一分风险,装备就少一分隐患;我们多飞一个数据,飞机就能早一天装备部队。”试飞员张景亭说,在变幻莫测的天空,要想不断突破极限获取试飞边界数据,风险性极高,靠的是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过硬的飞行驾驶技术。因此,试飞员又常常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为了数据,试飞员有多拼?

空军某部上校试飞员郑鑫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驾驶未定型战机在各种极限条件下进行飞机性能测试时,曾多次成功处置重大险情,为多款战机采集到珍贵的极限数据。

2020年,郑鑫执行某型导弹实弹靶试任务,在飞行满足条件后,他果断按下发射键,导弹却偏离方向。几乎就在发射的一瞬间,导弹在不远处爆炸,郑鑫下意识拉起飞机,迅速避开碎片。据研判,如果当时规避动作再晚0.5秒钟,飞机就极有可能被导弹碎片击中。

为了不影响任务进度,仅过了半小时,他迅速调整状态,再次升空,从云缝中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发射窗口,一举击中目标,顺利完成所有靶试任务,获取飞行数据。

“爆炸的一刹那,我能清楚地看到导弹碎片向我袭来。”谈起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试飞经历,郑鑫却很淡定,“试飞员多承担一分风险,装备战斗力就多一分提升,祖国的空天安全就多一分保证。”

在中国空军试飞部队史馆,有一段令人动容的影像,他是牺牲的试飞员余锦旺生前接受媒体采访的画面——

“空中发生特情,你会不会选择跳伞?”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