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6-18 00:01 阅读次数:
火热的盛夏,承载着高校学子盛大的离别。又是一年毕业季,在2023届毕业生即将扬帆启航之际,江苏各高校为毕业学子花式送祝福,毕业生们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校告别。带娃参加毕业典礼、来自图书馆的“情书”、集体毕业大餐......让人看完高呼:仪式感拉满了!
“长大了要向妈妈学习”,南农大博士妈妈携萌娃参加毕业典礼
点击观看视频
6月16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2023届博士毕业生郑涛带着三岁半的儿子一起拨穗、获颁博士学位证书。南农大校长对小朋友说,你真可爱,长大了要向妈妈学习!郑涛对记者说:“毕业典礼是重要的人生时刻,特意带着全家从青岛赶来,就是想让家人特别是小朋友见证这一瞬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中国药科大学举行2023届毕业生党员“毕业前的一次党课”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6月14日下午,在2023届毕业生即将扬帆启航之时,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大礼堂内,全校毕业生党员上了一次毕业前的特殊党课。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以学校党委书记和一名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份,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做青年先锋”为主题,勉励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立志荣校报国,成就精彩人生。
党课上,金能明为16名毕业生党员(3名本科生党员、13名硕士生党员)选择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和艰苦的边疆地区实现人生价值的行为点赞。“这是当代青年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体现,是有担当、有使命感的药大青年奏响的时代最强音。在这里,我要为你们点赞,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硕士毕业生杨珊即将回到家乡云南昭通工作。她表示,在药大的这些年里,我们立足于中医药理论基础,开发挖掘传统中药的美容护肤功效,守正创新。“研究期间,我常常想,我的家乡昭通是道地天麻产区,也有良好的马铃薯、筇竹资源,这些有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呢?选择工作时,亲戚朋友都劝我留在江浙沪或者发达地区,但是,‘兴药为民’,我不远千里求学,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我也是为了有朝一日我能利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现在到了毕业的时候,我有义务也有必要用我所学回报我的家乡,我想亲眼看着昭通发变得越来越好,更想参与到其中出一份力。”
“我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颗西北地区临床试验的螺丝钉。”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党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韩嘉顺在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去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作,毅然选择了扎根西部地区,成为驻地陕西的一名临床监查员。
毕业前夕,南京中医药大学学子收到来自图书馆的十年“情书”
6月16日中午,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举办第十届华诞书虫奖颁奖典礼。拿到获奖证书的毕业生对图书馆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借阅手册爱不释手。手册回顾了每位获奖者学生时代的阅读历史,翻看曾借阅过的每个书名,如同老友相聚,静听岁月时光。
这样的典礼已经在南中医图书馆举行了十届。每到图书馆前栀子花开的季节,图书馆老师们就开始精心为毕业生们着手准备这份诚意满满的礼物。华诞书虫奖成立于2014年,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六十年华诞为契机,图书馆为借阅量排名前60位的本科毕业生制作纪念手册,手册记录着读者信息、借阅量、借阅排名及每个毕业生在校期间借阅书籍的名称,并请胡刚校长与历任馆长亲笔为每位学子签名,鼓励学子保持爱书、读书的好习惯。在之后的十年里,依据建校年数逐年增加一名获奖者,2023年借阅排名前69名共有70位杏林学子获得此荣誉,十年间共有650名南中医学子获奖,其中2021年获奖者徐晓铭同学本科期间共借阅1325册,摘得了历届华诞书虫奖桂冠。
十年弹指一挥间,华诞书虫奖的获得者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徐天成,2016年第三届获奖者,现为南中医针灸推拿学院教师。他本科毕业后继续留校深造,相继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2022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纳赛尔•本•哈马德国际青年创意奖首位中国得主等多项荣誉。回顾求学生涯,他感慨大二时期在图书馆借阅的《隐秩序》和《混沌与秩序》两本书,启发了他用高等数学的方法研究中医的经络,并由此完成本科阶段的第一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杂志《中国针灸》上发表。吴诗敏,2017年第四届获奖者,她殷切书文勉励学弟学妹:“人有木性,得养滋长,书为甘露,清澄人心,宜勤耕,宜广览,宜博记,宜审问,宜精思。人似烛火,书如灯油,灯枯火褪,则人晦然如息。故人不可不读书。渠清如许,因活水开源,下笔如神,因破书万卷。鸿鹄志阔,若无史之明鉴,无诗之灵秀,无术之周密,无哲之肃穆,无理之雄辩,则如缚翅之雀,泯然众人。”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每个文字都能感受到南中医学子的温度和重量。
亦“苦”亦“甜”!南工大毕业生这样品味在校的最后一顿“毕业大餐”
相关教程